![]() |
第01版:封面 | 4下一版 | ![]() |
|
||||||||||||||||||
|
||||
本报记者 李娜 见习记者 陶然 核心提示 民生“温度”标注幸福“刻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023年即将过去,郑州年初承诺的民生实事完成得如何?各项民生工程进行得怎样?百姓最希望明年纳入民生实事的事项有哪些?本报开设【交卷·民生实事年终成绩单 街头巷尾察民生】栏目,全方位展示郑州将为民爱民责任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千方百计守好民生底线的具体实践和喜人成果,多角度呈现一个个民生承诺、一项项民心工程交出的温暖答卷。 仲秋的一个傍晚,刚毕业的余璐璐在正弘城广场散步,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她正在忙着找工作的事儿。转角处,“夜市招聘会”吸引了她的目光。向招聘方详细询问后,她在求职登记表上填写了个人信息和求职意向,与UU跑腿“牵手成功”。 初冬的一个下午,45岁的孙婷第一次迈入离家不远的惠济区零工市场,尝试找一份适合的工作。“政策咨询”窗口的工作人员手把手帮她注册登录“惠技零工”线上平台,备注了特长和需求,几分钟后,孙婷就收到了一家企业发来的面试邀请。 无论是“逛着夜市找工作”,还是构建“家门口的零工市场”,都是郑州以实际行动把民心守护好、呵护好,全方位打造民生幸福的切实举措。 就业是民生之本,乐业才能安居。 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郑州城镇已新增就业13.56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4.3%,实现了全市就业量质双升。 稳就业 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12月5日,郑州市域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暨求职技能大赛总决赛落下帷幕,来自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22所高校的44名选手一决高下。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青年是城市的未来。郑州市委市政府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摆在重中之重位置,大力实施青年创新创业行动,推出“郑聚英才计划”系列政策,构建了包括岗位开发、奖励补贴、安居保障、创业支持、招聘服务等在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支持体系,着力吸引更多优秀青年人才来郑留郑创新创业。本次大赛正是我市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支持体系,助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创业的一项重要举措。 (下转二版)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