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成燕 张倩 铁路改变了很多城市的命运,其中最典型的,当属郑州。从“火车拉来的城市”到“陆上丝绸之路”越织越密,一个多世纪以来,郑州铁路的快速发展为促进中部崛起、助力中原更加出彩增添强劲动力,开创如诗如画的美好生活新时代。 一条条四通八达的铁路,一列列从郑州东站呼啸驶出的列车,让这座3600年古都不断缩短与外界的时空距离,快速融入全球。12月8日,随着济郑高铁全线贯通,标志着河南在全国率先全面建成“米”字形高速铁路网,使得郑州枢纽的通达性位居全国第一,形成以郑州为中心,1小时覆盖全省省辖市,2小时连通周边省会城市及京津冀,3小时通达长三角地区,4小时通达成渝地区,5小时通达粤港澳大湾区等全国主要经济区的“12345”高铁出行圈。 十多年来,随着郑西、郑徐、郑渝、郑阜、郑太、济郑高铁等相继建成通车,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网越来越便捷通达。从“纸上蓝图”变成“脚下通途”,“米”字形高铁网在推动中原更加出彩的征程中绽放出熠熠华彩。 “米”字成长不寻常 回望过往,从“一横一竖”到“米”字成形,每一笔落成的重要瞬间都见证了郑州“米”字形高铁发展的高光时刻。 作为该高铁网中起笔“一横”组成部分,郑西高铁2010年2月建成开通,郑州至西安列车直达最短时间由6个多小时缩短至2小时以内,有效缓解了既有的陇海铁路郑州至西安通道运输紧张状况,满足了中西部地区日益增长的客货运输需求。 2011年,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关于进一步加快郑州铁路枢纽建设的提案》建议,应规划建设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客运专线枢纽,即在已投运的郑州—西安和即将建成投入使用的武汉—石家庄两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基础上,提请国家有关部门规划建设郑州—重庆、郑州—徐州、郑州—太原、郑州—合肥、郑州—济南五大铁路客运专线,形成以郑州为核心的“米”字形客运专线网,进而充分释放原有京广、陇海等铁路干线的运输能力。 2011年9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开工建设郑州至万州铁路,研究规划郑州至济南、郑州至太原、郑州至合肥等快速铁路通道,逐步形成促进大区域间高效连接的铁路通道网络。”从此,郑州高速铁路的建设发展步伐开启“加速度”。 2012年9月28日,“纵”连南北的京广高铁郑州至武汉段开通;2012年12月26日,京广高铁全线开通运营;2016年9月10日,“横”贯东西的郑徐高铁开通运营;2015年6月26日,“点”通西北,作为郑太高铁一部分的郑焦城际铁路开通运营;2015年10月31日,“下撇”落地,旨在打通西南通道的郑渝高铁河南段开工建设,并于2019年12月1日开通运营。2022年6月20日,郑渝高铁全线开通;2015年12月24日,“捺”指东南的郑合高铁开工建设,2019年12月1日,郑阜高铁开通运营;2016年10月29日,“上撇”连接东北的济郑高铁郑州至濮阳段开工建设,并于2022年6月20日开通运营。2023年12月8日,济郑高铁全线贯通。这标志着河南“米”字形高铁网全面建成。以郑州为核心的“米”字形高铁网,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形成辐射全省省辖市1小时经济圈,周边省会2小时经济圈,通达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的5小时经济圈。 “串珠成链”高铁忙 西达西安、南到武汉、北至石家庄、东往徐州……从郑州出发的高铁四通八达,将全国各大主要城市相连。 这不仅仅是一场经济地理上的革命,也是一场时空观念上的革命,改变着更多人出行观念和生活方式,越来越多人选择开启“双城生活”,轻松实现“朝发夕返”,踏上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我们原来从郑州去济南要绕道徐州,在徐州中转的时间很长,最短也需要3个半小时。济郑高铁全线开通后,我们1个多小时就能到济南了。”昨日,经常要去济南出差办事的几位市民兴奋地说。 家住南阳市宛城区的张宏是郑渝高铁的常客,2016年他被调到郑州工作,当时往返于郑州与南阳的交通工具只有普速火车和汽车,通勤时间单程4个多小时,“之前一两个月才能回家一次,最多住一天就要返回”。他说,郑渝高铁郑襄段开通后,郑州到南阳只需1个多小时,南阳东站每天开行列车50多趟,坐高铁通勤,每周都能和家人团聚两三次。 2022年6月20日,郑渝高铁全线通车,郑州到重庆最快4小时23分直达。早上郑州胡辣汤,中午重庆涮火锅……千里之外的“双城”生活变得如此“随心所欲”。 高铁提速后,缩短的是时间,拉近的是距离,收获的是便捷与舒适。高铁是一条条线,亦是一张张网,翻山越岭,串珠成链,飞架起城市之间的交流桥梁,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快速交融。 自2010年郑西高铁通车以来,十多年间,郑州交通枢纽优势更加凸显,高铁时代带来的红利也愈发明显。数据显示,今年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国铁集团郑州局累计发送旅客851.8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71万人次,创历年铁路国庆黄金周运输日均发送客流历史新高。“双11”电商网购高峰期间,郑州铁路发挥高铁成网运行和安全快捷等优势,加强与京东、顺丰、德邦等快递物流企业的深度合作,为食品药品、服装鞋帽、文件票据、电子产品等提供“当日达”“次日达”运输服务,满足大批量电商物流运输需要。 “枢纽经济”添活力 “一个高铁交通枢纽,一个城市发展中心”的惯性规律已成为时代发展的普遍性法则。从世界范围来说,每一座高铁站的建成,都将带来城市商业的繁荣,高铁枢纽也被誉为拉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2018年,郑州经济总量首破万亿元大关,成功晋级“万亿俱乐部”。这是郑州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郑州经济社会发展站上新起点、开启新征程。与此同时,2018年全市常住人口突破千万,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凭借“三大突破”助力,郑州正式跨入特大城市行列。 近年来,郑州坚定不移地拓展“枢纽+开放”路径,推动郑州交通枢纽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交出亮眼成绩单。据统计,2022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达1044.1亿元,占全市GDP的8.1%,成为全市继制造业、建筑业、金融业之后的第四大产业,全市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170家,5A级企业达10家,占全省总量70%以上;2023年,入选全省第二批物流“豫军”企业20家,占全省总数的59%;7家企业上榜“2023中国零担30强排行榜”,上榜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一;4家物流企业入选“2022年中国冷链物流企业百强名单”。 在枢纽经济强力引擎的带动下,郑州“空中丝绸之路”越飞越广;“陆上丝绸之路”越跑越快;“网上丝绸之路”越来越便捷;“海上丝绸之路”越来越通达。12月7日,以“丝路海内外 联动创未来”为主题的郑州“一带一路”现代物流与供应链高质量发展大会在郑州举行。据河南省发改委副主任王旭介绍,郑州机场货运量连续3年居全国第六位,国际货运量连续6年居全国第五位,在全球前20个货运枢纽机场中通航17个,初步形成横跨欧美亚三大经济区,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货运航线网络。河南推动中欧班列形成欧洲方向为主,中亚和东盟方向为辅,21个境外直达点8个出入境口岸的国际物流网络。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运输与物流分会会长、国际物流与运输学会中国分会会长王恩森告诉记者,郑州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近几年借助独特的交通区位和枢纽优势,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条丝路”蓬勃发展,正在加速崛起为内陆地区开放高地。郑州是全国12个最高等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全国唯一的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入选国家首批15个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之一。 “近年来,河南、山东两大经济强省一体化发展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山东多个优质企业在河南均有落子,郑州与青岛、济南等地在招商引资方面互动日益密切。”据郑州市商务局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郑州与青岛、济南重点产业合作项目达20余个,投资总额突破200亿元。浪潮集团已设立国家高效能服务器和存储重点实验室郑州中心、研发中心、整机生产基地等。今年4月,海尔集团近年来首个在青岛以外投资的压缩机制造项目在郑州开工,总投资达20亿元,规划年产1500万台空调压缩机,其中一期年产能600万台,预计2024年上半年投产。去年9月,海信集团与郑州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智慧交通、轨道交通等领域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 未来发展美如画 “济郑高铁全线贯通标志着河南‘米’字形高铁路网率先全面建成,这是高铁时代郑州充分发挥中心区位优势、交通枢纽优势带动全域经济高质量的标志性事件,也是兼具交通体系建设、发展资源整合、经济增长支撑和社会人文关怀等多种利好于一体的重大建设成就。”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分析说,这很好地引领了全国多个城市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米”字形高铁建设新进程,必将载入中国高铁发展史,推动河南乃至中国高铁经济板块高质量发展。 宋向清深入阐述,河南“米”字形高铁建设对全国经济发展,尤其是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可构建以郑州为中心、以1.5小时至3.5小时车程距离为半径的沿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经济带,从而带动近及河南,远及中西部乃至全国市场的广域经济融合发展。二是可加速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经济带的新产业族群,有利于加强供应链,融合市场链,推进企业资本流动、商品市场繁荣和人才技术交流。三是“米”字形高铁将郑州高铁中心点与高铁路网中的节点城市连成线结成网,将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郑州经济影响力、市场辐射力和资源要素的整合力,有利于强化郑州的综合竞争力和城市品牌形象。 “‘米’字形高铁的建成,全面提高了沿线城镇的通达性,提升了城镇的集聚效应。”河南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谷建全认为,在集聚效应作用下,“米”字形高铁不仅牵引着沿线城镇的经济动脉,更“补强”了河南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一环。“米”字形高铁建成后,涌现出一批以高铁站为依托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郑州东站、郑州南站等枢纽既是集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的交通综合体,也是集交通、商业、金融、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有力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长路当歌,大道如虹。一条条宽广畅通的高铁轨道,一张张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立体交通网,让郑州快速融入世界经济循环体,也让最美的风景永远在路上。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