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推动制造业“数智”赋能逐“绿”而行
心系“一老一小” 共赴“朝夕”美好
守“中”归“原” 倾情青年
建设高质量民政
让城市有温度群众更幸福
河南省人民医院北院区正式开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建设高质量民政
让城市有温度群众更幸福
——访郑州市民政局局长郑方燕

“2023年以来,全市构建了‘15分钟养老服务圈’,发放救助资金4.5亿元,保障城乡低保、特困人员6.24万人,婚姻登记自6月1日起全市实现‘跨省通办’……”昨日,郑州市民政局局长郑方燕接受采访时,向记者列出了一组数据,并解读了数据背后的努力。

稳步提升为老服务品质。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建成养老托老床位6万余张,护理型床位占53.9%,实现城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基本覆盖,76%养老服务机构具备助餐条件,构建了“15分钟养老服务圈”,基本满足我市老年群体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织密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截至目前,全市共发放救助资金4.5亿元,保障城乡低保、特困人员6.24万人,发放“爱心消费券”1618.65万元,临时救助困难群众3800余人次,及时向11.54万户困难群众发放电价补贴。组织开展流浪乞讨“寒冬送温暖”和“夏季送清凉”“关爱你我他(她)·温暖千万家”等专项救助行动。做好残疾人保障,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8481万元,惠及困难残疾人1.52万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5.93万人。发放生活保障金1300余万元,保障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097名。全市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制度性保障,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大力培育发展慈善力量。充分发挥慈善救助对于社会救助制度的有益补充作用,全市各级慈善组织设立“救急难”救助基金17个,实现市县两级全覆盖,目前累积募集资金1197.97万元。

不断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树立省级清廉社会组织示范点培树单位6个,市级示范点4个。组织动员市属187个社会组织联结全市187个乡村振兴重点村进行结对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市已建成社工站208家,建成率达99%,累计服务困难群体11万人次。培育志愿服务类社会组织83家,基层治理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着力改进专项社会事务。做好婚姻登记工作,自6月1日起全市实现“跨省通办”。大力倡导节地生态安葬和低碳文明祭扫,提升殡葬服务能力,满足群众祭扫需求。

对于2024年的工作打算,郑方燕表示,全市民政明年将着力抓好养老、救助等基本民生保障,建设有温暖、有温度、有温情的高质量民政,服务全市经济发展大局和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提升为老服务能力。落实养老服务“一清单、两办法”,推进为老助餐服务,加快乡镇敬老院转型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提升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建立城市社区“银发顾问制度”,擦亮“郑好颐养”品牌。

兜底保障扩围增效。建立防止返贫监测数据比对共享长效机制,将符合条件的监测户及时纳入兜底保障范围,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适度调整城乡低保标准、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落实低保“单人保”政策。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举措,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

关爱困境儿童和未成年人保护再发力。落实落细各项儿童福利保障政策,创建全国儿童福利机构高质量发展实践基地试点。

激发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活力。推进民政服务资源融入基层网格,提升基层治理能力。聚焦困难帮扶、养老服务等五大领域,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社工服务品牌。加强社会组织综合监管,助力培育新兴产业人才、畅通产投融销渠道,聚力推动产业发展。

本报记者 鲁燕 见习记者 田莎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