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财经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南水北调东中线通水9年 累计调水超670亿立方米
最冷时节到 冬令美食俏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区总数达178家
龙年将至 贺岁商品销售火
南航郑州至伦敦 航线昨日起复航
2023年三亚国际美食 嘉年华即将精彩绽放
洛阳文商旅项目 推介会在郑举行
农业农村部部署五方面举措加强蔬菜稳产保供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最冷时节到 冬令美食俏

本报记者 侯爱敏 见习记者 安欣欣 孙婷婷 文 李新华 图

大雪已过,冬至将至。一年最冷的时节来了。与冬季关系密切的美食也开始走俏,火锅店生意火爆,滋补养生品备受青睐,各种腊味食品也迎来热销。

火锅应季而火

在冬季,没什么能比一锅红彤彤、热辣辣、香喷喷的火锅更能带来幸福感。随着天气转冷,火锅消费在冬日寒意中红火起来。记者走访鸿茂斋、巴奴、海底捞等火锅门店发现,店内客流量明显增加,周末各门店均出现排队等位现象。

周末中午,鸿茂斋淮河路店几乎座无虚席,工作人员正忙碌地为顾客送菜、上锅底。餐桌上或三两好友,或全家出动,言笑晏晏。店里主打的是传统老式铜锅+炭火加热,铜锅咕噜咕噜冒着热气,白烟袅袅。“大冬天肯定吃火锅啊,热乎乎的,把寒意全赶跑了,羊肉牛肉都涮起来,就一个字,‘香’!”一位前来就餐的顾客说道。该门店工作人员介绍,周末店里生意最火爆,一张桌子能翻台三次,有时顾客要排位一个多小时。海底捞天旺店工作人员表示,冬季是火锅消费旺季,为了配合需求,入冬以来,店内上了好几款冬季新品,销量都不错。

冬季天冷,不少不想外出的消费者选择以外卖形式,线上下单火锅锅底、食材、小料等,把就餐地点搬到家里。市内各大火锅店均表示,入冬以来,外卖业务增长明显。火锅风行,火锅食材专卖生意跟着趋热,市内各大超市也应时而动,设置了火锅食材专区,锅底、牛肉卷、火锅面等,很是齐全。商家配套推出线上外卖服务,不定时的折扣、满减等优惠,进一步刺激了消费。

进补养生品热销

“冬令进补,来年打虎”。冬季是养生闭藏、饮食调理的黄金时段,滋补保健品开启热卖模式,市内多家中药馆、滋补品专柜生意红火。

东阿阿胶王府井百货店工作人员表示,根据往年经验,入冬后至来年1月是阿胶销售高峰期。“年轻人用于养颜,中老年群体用来养生。”北京同仁堂锦艺城专柜工作人员说,立冬之后来购买滋补食材和药材的市民明显多了,阿胶是近期最走俏的产品,此外,店内的海参、燕窝等也颇受青睐。本草国药馆伏牛路店店长则表示,黄芪、当归、党参、西洋参、枸杞等有滋补作用的药材近期都卖得不错。

方便好用,成为时下人们消费的追求。养生品也一样,很多滋补品从药品到食品,都需要特殊的加工。为了方便消费者,不少药店都推出了代加工的服务。同仁堂等店铺甚至每到冬季都推出“膏方节”,颇受欢迎。这几年每到冬天都到药店加工阿胶膏、八珍膏的廖阿姨表示:“自己加工很麻烦,也害怕熬坏,浪费了东西,大店铺让人放心,不如交给专业的人做。”

一些常见的膏方如红糖姜枣膏、秋梨膏等,因为原料简单,调理作用公众知晓度高,也成为线上的热卖产品。某主打原生态无添加的店铺内,山药粉的销量即将突破600单,野山参粉销量甚至破千。刚一入冬,刘女士就在自己经常关注的线上店铺内购买了八珍糕粉、桑椹膏,“这些都是能当食物吃的,相对安全,身体需要的时候就服用一些,状态调理好了少生病。”

腊味加工生意火爆

腊肉、腊鸡、腊鱼、腊肠,冬季才能加工的腊味已经成为严冬标配。随着最冷时节到来,市内各腊味加工生意开始火爆。

宏达路某土猪肉专卖店前,门前摆着的铁架上挂满了一串串腊肠,红彤彤的尤为壮观。店老板说,他的店已经开了十几年,“我们销售的是从外地运来的土猪肉,所以要比普通猪肉贵些,但原料好,腊肠的味道也地道。”店老板介绍,小雪过后,腊肠制作生意就开始了,随着天气越来越冷,近段生意越来越好,“顾客现场买肉,看着我们现场加工,目前店里每天销售的鲜肉主要是用来制作腊肠。”

有人追求现场制作的放心和个性口味,也有消费者喜欢购买现成品牌,既省事又有品质保障。大雪节气刚过,许女士就花了300多元,在小区的团购群预订了10斤腊肠,“这个是群主卖了几年的品牌,也有实体店铺,口感不错,价格也合适,已经是第三年购买了。”

美食有季节。红油翻腾的火锅、幸福感满满的腊味,还有温暖的羊肉汤,几乎走进家家户户的砂糖橘、脐橙……它们既是冬的符号,也为冬日生活增添一份美食特有的幸福和美好。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