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5版:东方风来 战略叠加 上一版3  4下一版
散作乾坤万里春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散作乾坤万里春
2023年10月29日,郑州黄河马拉松在郑州CBD开赛 本报记者 马健 摄
中大门保税直购体验中心 本报记者 王译博 摄
2023年,经过整修提升后的二七广场 本报记者 马健 摄

牢记总书记嘱托 艰苦奋斗砥砺前行

作为经济大省省会、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郑州的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关注的事。

初夏的中原大地,草长莺飞、生机盎然。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第一次视察郑州,实地察看郑州商贸物流业和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情况。

上午9时,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郑州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项目E贸易服务大厅,同窗口工作人员一一握手,并察看了河南保税物流中心报关、仓储、货物配货、分拨、过关查验等业务流程,了解郑州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项目开展情况,勉励郑州朝着“买全球卖全球”的战略目标不断迈进。

上午10时许,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郑州国际陆港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广场,亲切地向郑欧国际货运班列机组人员和工作人员一一握手问好,详细询问郑欧班列运行情况和物流状态,希望河南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作贡献。

上午10时50分,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总装车间,与现场科技人员和职工握手,道上一声声辛苦,对他们攻克科研难题、突破盾构机系统集成技术壁垒的自主创新给予肯定,并登上一座85米长的盾构机装配平台控制室察看,作出了“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要指示。

总书记的深情寄语、殷切厚望,始终回响在中原大地,激励着全市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砥砺前行。 本报记者 张昕

郑州入选 国家中心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是中国金融、贸易、管理、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同时也是发展外向型经济和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对外门户。

对郑州而言,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引领带动河南发展、有力支撑中部地区崛起的责任担当,也是区域发展与国家战略良性互动的生动实践和有力实证。

2016年12月26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公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规划》中的“建设和谐宜居智慧城市”章节提出,支持武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强化长沙、合肥、南昌、太原等省会城市地位。2017年1月25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官方消息,公布武汉、郑州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复函。

《规划》在创新平台建设、重点新兴产业集群培育、重点服务业发展、加快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设等方面都对郑州给予了政策、项目支持。

国家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利于推动郑州提升综合经济实力,补齐创新发展和高端功能短板,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和支撑中部地区崛起;有利于郑州整合资源和政策,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带动中部地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郑州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等平台,推动对内对外开放联动,不断拓展开放发展新空间,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积极服务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本报记者 孙亚文

中部崛起战略 颁布实施

中部崛起是指促进中国中部经济区——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和山西6省共同崛起的一项中国中央政策。2004年3月5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并强调加快中部地区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

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中部地区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三基地、一枢纽”的定位,标志着中部崛起战略进入实施阶段。中部崛起战略推进了中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效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

中部地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工业拉动作用明显。自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以来,中部地区经济迅速发展,按不变价格计算,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相对于2006年增长了2.1倍,年均增速为10.8%。其中,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5%,比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1.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的拉动作用。特别是近年来,中部地区现代装备和高技术产业进入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发展时期,实现了高速持续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打造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

本报记者 侯爱敏

跨境电商综试区和郑洛新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立

回望过往,时间坐标上镌刻下熠熠闪光的发展印记。当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16年,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进入国家综合试点、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国务院批准的第12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的重视、发展的需要交织在一起,肩负着国家战略先行先试的责任,“创新发展”的种子开始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立足,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注入强大动能。

在位于郑州经开区的E贸易博览交易中心,来自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种商品汇聚于此,供市民选择。最初,这里的商品只能展示不能交易,即便是线上购物之后也要等一段时间才能快递到消费者手中。而现在,消费者只需凭一张身份证即可在2分钟通关后现场提走自己心仪的商品。这就是跨境电商新零售模式,搭建市民家门口的世界进口超市。

不仅如此,全国唯一一个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药品试点在这里落地运营,率先在全国开通“9710”“9810”出口模式,持续拓展跨境电商TIR卡航业务,打通了“买全球卖全球”的完整链条,跨境电商业务辐射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6年4月5日,随着国务院同意建设“郑洛新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正式批复,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30年前还是沙荒白地的郑州经开区。

作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大数据(河南)综合试验区的重要功能区以及郑州市“一带引领、两翼驱动、四区支撑、多点联动”科创发展总体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郑州经开区紧跟时代步伐,抢抓机遇,不懈奋斗,已聚集科技型企业876家、高新技术企业31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家,市级以上研发中心395个(国家级研发平台14家、占郑州市1/4),院士工作站13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0家、众创空间8家,创新创业活力迸发。

本报记者 王译博 董茜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 高质量发展上升国家战略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

201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2021年10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发布,规划范围为黄河干支流流经的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省区相关县级行政区,国土面积约130万平方公里,2019年年末总人口约1.6亿,这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四年多来,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郑州市奋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奏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

本报记者 成燕

郑州都市圈晋级“国家队”

现代化都市圈是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主引擎,也是构建高质量区域创新体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助推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2019年先后两次视察郑州时强调,郑州要“发挥好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作用”“强化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推进郑州与开封同城化、引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今年10月27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近期正式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函,成为全国第10个获得复函的都市圈规划。郑州借此东风,引领郑州都市圈奔跑进入“国家队”。

近年来,郑州都市圈加压奋进、蹄疾步稳,奋力朝着提档升级的目标不断精进、不断超越。

下一步,将着力提升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着力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围绕建设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文创文旅等高质量发展产业带,积极打造都市圈产业集群和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加速构建支撑都市圈功能布局优化的主骨架和促进产业链式发展的主平台。

同时,着力强化公共服务协同共享。发挥特大城市优势,逐步建立多市统一、有效衔接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持续推进教育、医疗、就业、社保、公积金等信息互联互通。

本报记者 孙亚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