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习近平向科威特新任
埃米尔米沙勒致贺电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
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出版发行
习近平分别听取
李家超、贺一诚述职报告
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变看病“烦心事”为就医“暖心事”
走好中国特色管网治网之路
推动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推进健康郑州建设 提升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水平
地铁12号线
今起邀您免费试乘
郑州市元旦长跑“与你有约”
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 督察组督察进驻信息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聚焦民生关切 守护百姓健康
变看病“烦心事”为就医“暖心事”

本报记者 汪辉 王红

核心提示

民生“温度”标注幸福“刻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023年即将过去,郑州年初承诺的民生实事完成得如何?各项民生工程进行得怎样?百姓最希望明年纳入民生实事的事项有哪些?本报开设【交卷·民生实事年终成绩单 街头巷尾察民生】栏目,全方位展示郑州将为民爱民责任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千方百计守好民生底线的具体实践和喜人成果,多角度呈现一个个民生承诺、一项项民心工程交出的温暖答卷。

看病就医是民生关切。郑州市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改善群众看病就医体验为出发点,以为民服务为落脚点,积极主动作为,让一件件看病就医的“烦心事”,变成了舒心就医的“暖心事”。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

12月8日上午,记者在金水区凤凰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到,从全科医生门诊室到化验室,从药房到输液室,虽然患者人流不断,但处处秩序井然。

“孩子因为感冒引起鼻窦炎,来社区医院很快就确诊拿药了。”拎着两盒口服药,居民周华箐坦言,“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头疼脑热总是难免。现在社区医院又近又便利,硬件、软件都很完善,全科医生认真负责,医疗设备齐全,报销比例也高,日常一家老小看病都不需要往大医院挤了。”

与此同时,在社区医院远程诊疗室,刚刚通过远程视频拿到省级医疗专家诊疗方案的老人李炎司很是感慨:“以前看大病只能去大医院,现在‘家门口’就能跟专家‘面对面’,实在是方便省心。”

眼前这一切,只是郑州加速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服务城乡居民的一个侧影。

今年8月,郑州被纳入国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城市。作为省会首批试点,金水区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逐步形成以金水区总医院为主,2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延伸的体系;推动实现近8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先进医疗设备,推动中高级职称医务人员100%定期到基层坐诊、60%常态在基层工作,有效提升群众就医吸引力。

为加速建设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我市不断推动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建立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机制,牵头医院门诊号源和住院床位按比例向基层下沉;统筹建设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等资源共享中心,建立远程医疗协作网;引导符合条件的二、三级医院医师与基层全科医生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等,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共享。

除了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也在不断向乡村倾斜延伸。统计显示,2023年,全市8家紧密型医共体全部挂牌实体化运行,并全面落实经营管理自主权,初步完成远程会诊、心电、影像等六大共享中心建设,努力让城乡居民“家门口”看病从“有”到“优”。

多举措保障“便民就医少跑腿”

为了提高城乡居民“家门口”就医的获得感,郑州今年聚焦群众看病就医过程中的“关键小事”,推出一系列“便民就医少跑腿”系列举措,全方位覆盖急诊、门诊、住院、保障、延伸服务等方方面面。

12月13日下午6时,原本已经过了正常的下班时间,但在管城区北下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多名患者仍在有条不紊进行着艾灸、针灸等中医诊疗。

“自从延长门诊服务时间后,晚间治疗的患者丝毫不比白天人少。”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除全科门诊24小时服务外,中心从10月份将口腔科、中医科、儿科等其他门诊服务时间延长到晚上8时,预防接种门诊实行无节假日服务,满足不同人群的就诊需求。 (下转二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