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主动问需精准服务 助企发展落在实处
绘就乡村绿美新画卷
优化营商环境 激发市场活力
中原科技城跻身 全国科技城综合排名前二十
103岁眼科泰斗奉献到老
解难题增活力 强服务强动力
爱在社区 情暖冬至
“邻”聚社区合伙人 多元共治暖民心
多举措持续推动“四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用好监督平台 推动基层治理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道德模范张效房:
103岁眼科泰斗奉献到老

他在眼科医学这条路上,行走了78年,堪称河南眼科医学发展史上的“活化石”。他把对岗位的热爱融入了血脉,始终保持着从医之初的热忱,认真细致地对待每一位病人。他退休后依然不离开服务患者的一线岗位,至今仍以百岁高龄不辍于临床、出诊、查房、教学、著书,争分夺秒为祖国和学科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他就是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教授、主任医师张效房。

张效房倾尽一生从事眼科医学工作,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好人”“全国最美医生”。1998年,张效房被评选为“河南省科技功臣”,他将政府奖励的5万元全部捐了出来,又拿出多年省吃俭用积蓄的15万元,其中5万元作为捐款,10万元购买医疗器械无偿提供给基层医院开展手术。这一义举让同行深受感染,纷纷捐款建立了“张效房医学学术基金”。2008年,张效房又捐出自己的积蓄100万元,使基金达到130多万元,主要资助年轻眼科医生出国深造和眼科医学学术研究。

78年来,张效房帮助无数眼疾患者重见光明。他常对学生说:“站上手术台,就不能有任何私心杂念,要将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那个时候,我们眼里应该只有病人,如果做不到这些,就不配当医生。”因为,“手术刀重量很轻,却寄托着病人的希望。”他一生不收患者红包,不收回扣,将治病救人始终放在第一位。

近两年,他又把工作重心放在《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论文投稿的修改上。这本由他创始于1979年的杂志,是国家核心中文期刊,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学术水平高为业界公认。翻开他审看过的论文,每一页都满是精心修改的痕迹,红笔、绿笔、铅笔,密密麻麻的中英双语批注,印证着他对医学严谨的态度,对病人真挚的关爱。

如今,103岁的张效房认真工作的身影就像一盏明灯,引领无数人向光而行。一如他的座右铭:“愿做春蚕,吐丝不已,至死方休;甘当蜡烛,奉献光明,耗尽自身!” 本报记者 苏瑜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