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01版:封面 | 4下一版 | ![]() |
|
||||||||||||||
|
||||
本报记者 卢士海 左丽慧 开栏的话 《尚书》云:汤既黜夏命,复归于亳。《史记》载“汤始居亳,从先王居”。经考证,“亳”都正是中国第二个朝代商的开国之都,位于当今郑州中心城区管城。 几十年来,伴随着商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商都”成为郑州这座城市最醒目的文化标识,也是郑州丰厚文化底蕴最具典型性的代表。 当前,郑州市加快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打响“天地之中 华夏之源 功夫郑州”城市文旅品牌,树立郑州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整体形象。时值年终岁尾、辞旧迎新之际,为进一步凸显郑州本地文化特色,重点打造“商文化”品牌,本报今起推出“玄鸟生商 郑有管城”系列报道,深入挖掘管城历史文化资源、展现当代管城焕新登场新面貌。 人流如织、车水马龙,置身郑州街头,这座城市刚刚用前三季度经济总量破万亿元的综合实力,交出了改革开放45周年“跑出加速度,确保高质量”的精彩答卷;而在欣欣向荣、飞速发展的城市地表之下,规模宏大、布局严整的商代早期都城遗址,跨越3600年时光,一直陪伴着这座城市的点滴进程,人脉不息、文脉不断、城址不移。历史与现代共荣共生、交相辉映,书写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中的奇迹。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郑州管城区城东路与东里路交叉口,一段保存完好的郑州商代城墙纵剖面,层层夯土犹如城市年轮,清晰展示着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一直“蝶变”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各个时期。一层层夯土,记录着商城、管城、郑州的生长密码。 “郑州商城”解读何以“商都” 郑州为何别名“商都”?拥有3600多年历史的郑州商城,就是解答这个问题的钥匙。 《尚书》有云:汤既黜夏命,复归于亳。“亳都”正是中国第二个朝代商的开国之都,位于郑州中心城区管城。 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先生曾高度评价郑州商城:“商朝的历史从郑州商城的确认到殷墟才完整。”它的存在不仅是中华文明探源、夏商周断代工程中的重要一环,是中华文明史上浓墨重彩的精彩篇章,更是世界文明史中人类智慧的杰出代表。 “郑州商城遗址近似长方形,面积有25平方公里。城垣高大,北城墙长约1690米,西墙长约1870米,南墙和东墙长度均为1700米,周长近7000米。城墙底宽20米左右,顶宽5米多,其高度复原后约10米。”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工作人员表示,如果以全部的城墙长、宽、高计算,郑州商城约用夯土量为87万立方米,夯前挖土量约174万立方米,在当时建造这样规模的城墙、如此宏大的都城,绝非易事。 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基本陈列“巍巍亳都王都典范——郑州商代都城文明展”上,代表早商文明发展高度的青铜器、玉器、骨器、陶器等文物1000余件,向世人展示出亳都作为当时最大、最繁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辉煌盛景,郑州商城的城郭布局、青铜文化、祭祀占卜、文字书写、手工业和商业文化对周边文化、晚商殷墟文化和周文化以及之后的中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下转二版)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