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县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原科技城全面发力多点突破
送政策优服务 助企发展添活力
政府搭建“连心桥” 银企共画“同心圆”
中原区跻身“2023中国 中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区”
优质服务促提升 培育发展新动能
学“四史”共读书 交流分享促提升
上街青少年无人机锦标赛举行
和谐大家庭 传递正能量
“廉”通企业走访 助企纾困难解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创新人才高度集中 创新要素高度整合 创新活动高度活跃
中原科技城全面发力多点突破

本报讯(记者 覃岩峰 通讯员 曾子琦)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挂牌运营,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项目启动建设……日前,《赛迪顾问》发布的全国348个科技城综合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排名中,中原科技城由2022年的第31位跃升至第19位,进入全国“20强”,凸显出中原科技城多点发力全面跃进。

从31位跃升至第19位,一年时间,中原科技城排名缘何突飞猛进?郑东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郑东新区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紧紧围绕与省科学院、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三合一”融合发展,着力“引机构、建平台、育产业、聚人才、优服务”,各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主要指标大幅提升,形成创新人才高度集中、创新要素高度整合、创新活动高度活跃的蓬勃发展态势,跑出国家创新高地建设的“加速度”。

“三合一”融合发展风头正劲

以中原科技城与省科学院、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三合一”融合发展为抓手,打造河南省科技创新主平台、主阵地。

郑东新区全面贯彻省委关于“三合一”融合发展系列指示要求,一体推进与省科学院、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三合一”融合发展,全力提供一流服务,协同构建环省科学院创新生态圈,先后组建集成电路、激光制造、半导体等26家研究所(省实验室、产业研究院)。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挂牌运营,技术转移服务大平台、密网络、强协同的格局加快形成。

着力打造“一院(省科学院)、一城(中原科技城)、一平台(量子谷科创综合体服务平台)、多网点多基地”的中原量子谷。已入驻量子材料与物理研究所、激光制造研究所等一批创新平台和国科量子、国盾量子、国耀量子、长江量子等一批全国顶尖的量子企业及其科研团队。

创新“企业出题、中原科技城应题、省科学院答题”区域合作新模式,推动河南省科学院、中原科技城与兰考县开展战略合作,通过共建兰考智慧岛、“飞地”经济、设立人才科创基地等方式,加速省科学院和中原科技城科创成果在兰考转化,围绕美妆、新材料等产业在洛阳、焦作等地建设中试基地、科创园,初步形成“研发在郑州、孵化在周边、转化在全省”格局。

创新平台纷纷落地效应彰显

以高能级创新平台集聚建设为引领,加快打造全省科技创新策源地。

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突破,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项目正式启动建设。高能级研发机构加快集聚,先后落地墨子、黄淮、嵩山、龙湖现代免疫等9家省实验室,形成联动互促之势,推动省实验室和河南省柔性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纳入省科学院体系。累计集聚市级以上研发平台561家,其中,国家级11家,省级336家。实现高能级创新平台优势互补,协同开展重大前沿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建设扎实推进。围绕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和全国重要的人才中心,规划建设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已与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20所知名高校深入对接。其中,哈工大郑州研究院已落地,一期已投入使用,在册硕博士生达833人,面向我省9所高校开展“新工科”领域第二学士学位招生,已录取95人;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已开工建设;香港大学已签约。河南先进航空仿真技术研究院顺利揭牌,高水平科技研发矩阵效应全面彰显。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逐渐成型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核心,加快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郑东新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聚焦全省7大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28条重点产业链,加快构筑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中原科技城特色的“3+2”现代化产业体系。一体化推进研发体系、转化体系和服务体系的重构重塑,着力打造贯通产学研用的科研实体,形成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中试到产业化、工程化的创新链条,有力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的谋篇布局。

今年以来,新引进中国电气装备集团、中广核集团办等各类项目195个,累计引进华为中原区域总部、华润数科北方区域总部等领军项目471个,计划总投资超3500亿元。腾讯、阿里、京东、海康威视、超聚变、大华、奇安信等数字经济头部企业纷纷落地布局,累计集聚各类数字企业3600余家,数字经济规模近1000亿元。

政策引领“天下英才聚中原”

以人才平台打造为带动,加快建设全省人才创新创业试验区。

郑东新区依托河南省人才创新创业试验区政策优势,着力构建金字塔型人才体系,打造以世界一流顶尖人才为龙头,涵盖领军人才、青年人才的中原科技城人才品牌。通过柔性引才、平台聚才等,累计引进“两院院士”等各类高层次人才2183人,培育数字人才2万余名,吸引带动3万余名豫籍青年人才回归创业就业,实现五湖四海、八方英才竞相回流。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康相涛、中原动力首席科学家张建伟分别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外籍院士,形成两院院士等领军人才带动,研发、数字、技能人才涌动的“天下英才聚中原”创新局面。

聚焦人才“引、育、留、用”,构建“人才+服务+科技+资本”多元化发展路径。研究制定2.0版中原科技城人才新政,给予省科学院等重点单位人才认定自主权。整合人才公寓2000余套,倾力打造集生活、文化、社交于一体的“人才之家”;对新注册成立的企业单位中年工资薪金收入40万元以上的优秀人才,按工资薪金收入5%~20%给予经济贡献奖励,受到人才和企业的普遍好评,人才区域竞争比较优势初步形成。

服务为要夯实科创高地之基

以综合服务能力提升为支撑,加快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产业生态。

郑东新区完善政策集成精准直达企业服务机制,推进“秒批秒报一体化”智慧审批改革。全面营造精准有力的政策环境、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保障有力的法治环境、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崇尚创新的文化环境。

构建多层次、专业化、特色化的科技金融体系,更好支持科技企业和重点产业发展。设立50亿元科创基金,依托深圳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合作设立10亿元规模的中原科技城科技创新母基金,加快设立河南省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基金,推动金融信创实验室加快建设,促进创新链、金融链、产业链“三链”融合,构建多渠道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

强化科创氛围营造,先后举办环省科学院创新生态圈建设暨“人才强院年”启航仪式、2023中国(郑州)国际智能网联汽车大赛、2023商用密码大会、2023数字经济峰会等各类大型赛事、路演评审、大讲堂、论坛、沙龙活动500余场,实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形成科创活动活力迸发、文体赛事交相辉映的生动局面,青年人才精神文化生活缤纷多彩。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