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聚焦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暨市委经济1/2023-12/28/03/2023122803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奋楫争先担使命 凝心聚力谋新篇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奋楫争先担使命 凝心聚力谋新篇
——中国共产党郑州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美丽郑州,活力无限 本报记者 李新华 摄

风劲扬帆正当时,奋楫争先再出发。昨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郑州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今年我市工作,部署明年工作,动员全市上下锚定“两个确保”、全面开展“三标”活动,深入实施“十大战略”行动,推动国家中心城市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郑州实践开创新局面。

2023 交出精彩答卷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郑州发展历史中极为重要、极不平凡的一年。

一年来,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委“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总要求,奋力拼搏、奋发有为、奋勇争先,交出“跑出加速度,确保高质量”的精彩答卷,推动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阔步向前。

亮点一:综合实力快速提升

发展速度加快恢复、多数指标处于国家中心城市较好水平,经济增长呈现出提质进位的良好态势。抓调度、稳增长,加快经济运行平台建设,完善形成涵盖7大领域66项指标的先行指标监测体系,建立经济运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重点项目建设等5个专班调度机制,通过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推动经济快速恢复、逐季向好。强化项目支撑抓进度、扩投资,开展稳经济重点项目集中攻坚行动,以“三个一批”为抓手,每季度组织全市重大项目观摩活动,全面压实项目分包责任,跟进服务推动项目建设加快进度。

亮点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中原科技城在全国同类科技城中跃居第19位,中原医学科学城建设全面启动,中原之光、曙光8000等国家大科学装置落地郑州、填补我省空白;香港大学、上海交大等6所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取得实质进展;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4家、总数达到14家,新增省实验室5家、总数达12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98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5800家;5名在郑专家当选两院院士、刷新纪录;引育各类高层次人才1566名;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4.4%,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70%,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2.67%,连续两年增幅位居全国主要城市前列。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以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支撑作用持续增强。智能传感器等3个产业集群入选全国百强,成为国内外产业体系的关键环。

亮点三:扩大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

国际活动和经贸合作全面加强,扩大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成功举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世界大河文明论坛、全球跨境电商大会、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中国郑州大奖赛、郑州网球公开赛、世界5G大会等多项重大文体和经贸活动。

郑州一卢森堡“双枢纽”货运航线扩容、客运航线开通,河南一柬埔寨一东盟“空中丝绸之路”全面搭建,国际陆港航空港片区启动建设,联合国工发组织国际合作中心、东盟中心、柬埔寨国际客厅落地揭牌。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形成一系列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型开放新成果。郑州对外开放的通道更加顺畅、功能更加完善,内陆开放高地的优势得到不断巩固和拓展。

亮点四:“龙头”带动作用充分彰显

济郑高铁开通运行,在全国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铁网;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获批实施,郑许市域铁路开通运行,郑开同城化兰考合作区等项目加快推进;智慧岛“双创”模式在全省复制推广,“研发在郑州、孵化在周边、转化在全省”的科创格局加速形成;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等取得实效,国企改革纵深推进,内生动力活力不断释放,郑州作为全省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主阵地、主平台、主引擎作用越来越突出。郑州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城市、综合型流通支点城市。

亮点五: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我市坚持把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摆在突出位置、实施集中攻坚。扎实做好“一老一小一青壮”服务工作,入选首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实现城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基本覆盖,公办幼儿园、中小学学位加快扩容。国家区域性医疗中心数量位居全国城市前列。郑州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达到2018年以来最好水平。

全市城乡协调发展,城市有机更新、精细化管理不断深化,乡村振兴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天地之中、华夏之源、功夫郑州”的文化品牌全面塑造、广为认可,广大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2024 奋力开创新局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据了解,2024年,郑州的经济工作将突出以下重点:

关键词一: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建设

聚焦创新平台、创新主体、创新生态、创新人才,全面发力、扩大成效,争创国家区域科创中心、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全国科创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在创新平台建设上,将深入推进中原科技城“三合一”融合发展,依托嵩山实验室等省级实验室聚焦前沿实施一批专项攻关项目、形成一批科研成果。在创新人才引育上,加快实施“郑聚英才计划”,深入实施青年创新创业行动,以高水平科创平台、高质量科创项目招引高层次人才。

关键词二:现代化产业体系

以争创国家首批新型工业化示范区为引领,郑州将坚持龙头引领、链群发展、产业配套、智转数改,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形成传统产业活力焕发、战新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率先突破的良好局面。

提升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统筹抓好全市20条制造业产业链建设,电子信息产业要围绕重点项目延链拓链,高水平建设智能传感产业园和软件产业园,打造全国传感之城、软件名城。同时还将加快培育未来产业新质生产力,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试验区、元宇宙产业发展先导区建设,打造算力之城、量子之城、人工智能之城。

关键词三:高水平对外开放

郑州将提升枢纽能级,加快推进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等项目建设,推动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一单制”“一箱制”,实现多式联运、无缝衔接;拓展开放通道,加快推进河南一柬埔寨—东盟“双枢纽”建设,争取开通更多定期客货运航线。依托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全国辐射力的“全球汇”综合平台,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1300亿元以上。

关键词四:新型城镇化提质发展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落实国家《城市标准化行动方案》,制定郑州城市建设标准化体系,以区为单位,试点先行、打造样板,争取进入全国城市标准化试点。用好城市有机更新利好政策,以“三区十片、两轴多带”为重点,改空间、补短板、升产业、留文化、保民生、美环境,推动城市高品质、内涵式发展。以“绿心、绿肺、绿脉、绿环、绿轴”的“五绿”工程为支撑,抓好世纪公园、人民公园等30个公园升级改造工程,谋划建设一批特色主题公园,加快打造“山入城、水润城、绿荫城、景融城”的公园城市。

关键词五:“数字郑州”建设

聚焦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体系构建,协同推进基础建设、配套改革、应用拓展,努力建设数字标杆城市。同时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突出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两大重点,加快健全云网融合、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数字基础设施,不断提升郑州的全国网络信息枢纽地位和能级。要持续深化“一网通办”改革,完善“郑好办”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推进“网上办、不见面办”重塑流程。

关键词六:推进“全国重地”建设

聚焦塑造“天地之中 华夏之源 功夫郑州”城市品牌,加快建设以“四地”为特征的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全国重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持续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深化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做好双槐树遗址、王城岗遗址等考古研究。承办好全省文旅文创发展大会,全力服务保障省博物馆群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华文明主题乐园,推进重大文化项目建设,加快构建“博物馆群+大遗址公园”的全景式中华文明集中展示体系。

关键词七:全面深化重要改革

相关部门将研究制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具体政策,切实解决好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合同执行、权益保护等关键问题。持续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建好用好“企业意见建议直达”平台、“亲清在线”平台,持续扩大“免证可办”和“免申即享”范围;持续举办“郑州企业家日”系列活动;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做优做强做大国有资本,打造发展方式新、布局结构新、治理体系新、经营机制新的“四新”国资国企。

关键词八:网格化水平

围绕“一格管全面、一屏观全域、一网统全局、一线通上下、一键全处理”,加强三级城运中心实体化和四级网格体系规范化建设,不断扩大党的组织优势和数字技术优势叠加融合效应。同时完善网格体系,线下健全新就业群体网格驿站和流动网格员队伍,建立网格队伍动态更新和待遇保障机制,完善贯通协同、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

关键词九: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坚持就业优先,强化稳岗扩岗政策支持,积极发展新就业形态。要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程。积极申报全国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试点,加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关键词十:生态安全屏障

进一步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突出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巩固空气质量治理成效。扎实推进国家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国家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统筹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无废城市”建设。

本报记者 成燕 张倩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