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县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聚焦发展新方向 奋力冲刺“开门红”
新郑:建设临空名市 扛起时代担当
集聚创新活力 打造幸福之城
九个方面齐发力 谱写发展新篇章
进企业送政策 问需求解难题
政府搭台引活水 银企对接激活力
探索基金招商“新模式” 赋能区域经济“加速跑”
二七区企业家协会成立
联系专家解难题 服务人才促发展
推进全民阅读 建设书香社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郑:建设临空名市 扛起时代担当

本报记者 张立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黄帝故里园区建设工地,高围挡已经拆除,工程正在收尾。古朴庄重的建筑群高出围墙,成为新郑城区标志景观。这里是全球华人拜祖之地、精神家园,将于龙年三月向公众开放。

从景区向东,穿过战国城墙与诗经郑风中的溱水河,进入一所现代化高校。欧式建筑沿路排列。落地窗内的舞蹈教室,青春少女身着舞衣跳起芭蕾,身姿优美,举止优雅。校园里,星巴克、必胜客、麦当劳点缀其间,金发碧眼的外籍师生不时走过。

这是新郑,黄帝文化,郑韩文化,大学文化,古典时尚,紧密交融,包容接纳,和谐共生。当前,新郑正认真落实郑州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以文化、产业、民生三大担当,建设全国一流现代化临空名市,切实担负全省县域经济排头兵“挑大梁、走前头、多作贡献”的时代重任。

截至目前,新郑市已连续18次高规格举办拜祖大典,16次举办黄帝文化论坛。2023年,在国宝重器莲鹤方壶从新郑出土一百周年之际,新郑举办纪念大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艺术周、考古研学大会等一系列国家级文化盛会,黄帝故里郑韩故城的知名度、美誉度持续提升,新郑人民的自豪感、荣誉感不断增强。在最近召开的新郑市委全会上,新郑市委发出号召,围绕黄帝文化和郑韩文化,打造历史文化传承区,安排实施一系列扛起文化担当的具体举措。

以文兴业促发展。借助文化高地效应,新郑坚持大招商、招大商,大抓项目、抓大项目。聚焦现代食品、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主导产业,去年洽谈、签约项目104个,总金额810.5亿元。以此转换动能,重塑优势。已规划建设大学生创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利用辖区25所高校资源优势,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区。目前新郑市场主体达14.2万家,市场主体数量与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总量均居全省县市第一。

发展的目的,在于惠及民生。新郑龙湖镇地处城乡接合部,是消防安全重点区域。前不久,这里生产、住宿、储存合一的“多合一”场所配备消防设施。居民们看着新增的设备,安全感也在增加。此前,新郑在域内新建专职消防站6个,城市消防站3个,移动消防站1个,招聘专职消防员105人,消防救援半径由原来的30公里减至10公里,实现乡镇消防“一队一中心”全覆盖,以消防安全兜底民生幸福。为扛起民生担当,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之城,新郑去年投资43.3亿元建成安置房59.8万平方米,回迁群众1.1万人,保交楼累计交付1.2万套。并积极行动,实施城市更新,推进乡村振兴,提升生态质量。

新年新起点,新郑再出发。为让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新郑从容坚定,一心向前。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