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商都论坛 上一版3
建设郑州都市圈意义重大正当其时
新质生产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方向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学科建设
党建工作实现创新发展的着力点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党建工作实现创新发展的着力点

苑路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充分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党的建设相结合,既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新时代党建设工作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饱含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情操、价值观念、审美品格、艺术情趣、辩证思维以及科学智慧等,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矿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既能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与面貌,也能塑造一个民族的精神与品格。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起于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在其孕育与发展过程中,以其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社会整合力助推中华民族的传承、创新、发展和演进,支撑中华民族历经五千余年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傲然屹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土壤,同时也是几千年人类智慧的经验结晶,它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个人、社会乃至国家发展都有着深远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强调要增强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征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意义重大。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党建思想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蕴广博浩瀚,影响悠长深远,涵盖内容广泛,其中很多文化思想正持续不断地影响着党的建设工作。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在党的革命、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如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思想,不仅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上,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实现了革故鼎新、弘扬光大。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新时代党的文化建设提供营养。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发展什么样的文化都不可能脱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党的文化建设的源泉,它能够丰富党的文化建设内涵。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指引方向。思想建设是新时代党的基础性建设,而用党的创新理念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文化对党的思想建设会起重要作用。党的创新理论孕育并形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党的思想,才能使理想信念等不偏离正确轨道。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就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优秀品格,如家国情怀等思想。正是因为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指引,中国共产党才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