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努力实现专项整治和 基层减负工作常态长效
吃喝玩乐行 “锦囊妙计”游郑州
监督廉洁征兵 期待您来参与
南城更多市民有望用上“南水”
首家高校“乐业小站” 落户郑州大学
省科技馆又增新友
在心脏“禁区”为患者开拓生路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在心脏“禁区”为患者开拓生路
—记“中国好医生”2023年10月月度人物、郑州七院心脏移植中心主任杨斌

名医小传

杨斌,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副院长、心脏移植中心主任。 近年来,他带领团队累计完成心脏移植手术259例,其中,2020年、2021年心脏移植例数连续两年位列全国第四;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位列全国第三。他走大漠闯火洲,三赴新疆,五进西藏,开展贫困先心病患儿筛查救助行动,先后获评郑州市优秀共产党员、郑州市医学学科建设领军人才、河南省“出彩河南人”最美医生、 “中国好医生”月度人物等。

从出生仅1天的严重紫绀先心病患儿,到中原地区首例人工心脏“火箭心”置入术,他将一个个生命从垂死的边缘夺回。

从青海、贵州,到西藏、新疆,他和团队8年开展12次“天使之旅”活动,累计筛查患儿1.4万人次,成功为420名患儿实施手术,为无数个家庭带来了欢笑。

从全省首例独立开展心脏移植,到全省首例心肝、心肾联合移植……他带领团队勇攀高峰,创下全省多个第一,给众多濒临绝境的心脏衰竭患者带来重生。

短短5年,他带领团队完成心脏移植手术259例,实现了从“零”到“全省第一”的巨大跨越,技术实力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他就是“神刀”妙手杨斌,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副院长、心脏移植中心主任,“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2023年10月月度人物。

剑走偏锋攻“心外”

2023年9月26日一大早,某医院手术室里,气氛异常紧张。

麻醉、体外循环、手术器械组早已准备妥当,此时此刻,他们在等一位专家的到来。

这位专家就是“神刀”妙手杨斌。这次,他主刀的患者身患医学界公认的“死神镰刀”——A型主动脉夹层。

一周前,这名患者因气喘入住当地医院,被诊断为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升主动脉扩张等。病人病情危急凶险,于是邀请杨斌医疗团队会诊手术。

麻醉、切除、植入、缝合……无影灯下,杨斌带领团队为患者施行手术。5个小时紧张奋战,终于成功为患者拆除了“炸弹”。

像这样险象环生的主动脉夹层手术,如今在郑州七院已是寻常。

但回想起第一次接触心外手术,想起导师灵巧有力的双手,手术一气呵成的景象,杨斌心中依然充满敬仰之情。

1996年大学毕业后,杨斌毅然选择成为一名具有挑战的心外医师。

“病人数量少,医生参与系统连贯的手术机会较少。”为进一步提升医术,他又继续进修,成为郑州大学医学院心外科研究生。

“心脏手术要求快、稳、准,需要熟能生巧,要找到自己的感觉和节奏。”为此,他借助放大镜,用头发丝般的细线,对着鸡的血管反复练习缝合技术。

为了让手指更加灵活自如,动作娴熟流畅,他切菜时练刀工,吃饭时练习用左手拿筷子,闲暇时练习织毛衣、缝荷包、做手指操、写毛笔字等。

攀登医学高峰的步伐不会停歇,他又考上郑大医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他先后进行过瓣膜置换加冠脉搭桥术、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等,手术效果达国内先进水平。

为了攻克心脏移植难关,在郑州七院举全院之力的支持下,他带领团队经常“泡”在实验室里,查阅资料,潜心钻研,反复进行动物实验,临床反复观察揣摩。

2011年7月,凭着过硬的技术,他被聘为心外三主任。他带领团队先后开展了低体重婴幼儿手术、重症瓣膜病瓣膜置换及成形术等,多项手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弥补了该院及郑州市的技术缺憾。

勇闯禁区创“第一”

2018年4月15日,郑州七院心脏移植中心,精修、阻断、切除、缝合……整台手术,杨斌医疗团队操作沉稳笃定,动作熟练灵活。

心外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心脏彩超科等数个科室协同作战、严密配合。3个多小时后,一名重症心肌病患者重获一颗健康的心脏。

当年,通过国家卫健委批准,该院在省内率先获得心脏移植中心资质。该患者也由此成为河南省第一例顺利出院的心脏移植患者。

如今5年的时间过去了,该患者不仅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还当起了志愿者,经常帮助其他心脏移植患者树立信心、战胜困难。

为了让郑州及周边地区患者能够享受到更优质、更便捷的医疗服务,杨斌和他的团队一直在努力拼搏。

担任主任后,他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传、帮、带”等一系列措施,邀请国内外知名心外科专家来院交流指导,选派医生前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进修学习,自己也先后到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及意大利佩鲁贾联合医院研修。

心外科有手术复杂、难度高、病情变化快的特点,需要各学科协同作战。每次手术前,他都进行多学科会诊,细致研究手术方案,做好应对预案。

2021年4月21日,面对患有扩张型心肌病、终末期心力衰竭的卫先生,他勇于挑战,主刀成功为其实施了人工心脏植入术。这是中原地区首例人工心脏“火箭心”置入术。

2022年4月,他带领团队为一位78岁的患者成功实施了心脏移植手术。这是目前国内最高龄的心脏移植患者之一。

2023年10月26日,他带领团队与肾移植团队携手合作,又成功为一位患者实施了心肾移植术。这是河南省第一例心肾联合移植手术。

该院心脏移植中心团队的成长,凝聚着郑州七院人“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奋斗合力。

数据显示,他带领团队累计完成心脏移植259例。其中,2020年、2021年,心脏移植例数连续两年位列全国第四,2022年、2023年位列全国第三。

短短5年,该院心脏移植例数实现了从“1”到“259” 的巨大跨越。

面对这一奇迹,他却轻描淡写地说:“我只是做了分内的事情,这是我们心脏移植中心团队共同创造的神话。”

剑胆琴心勇担当

仁心仁术、剑胆琴心。从医25年,杨斌常提醒自己说,仁心仁术,仁在前、术在后。

2013年3月,来自新郑的贫困家庭新生儿奇奇(化名),被确诊患有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父母带着这个尚在襁褓中的“紫娃”几乎跑遍了各大医院,但都被告知希望渺茫。

“这孩子能救!”到了郑州七院,杨斌的话让孩子父母看到了一线希望,“作为一名医生,看到奇奇的那一刻,我就下定决心: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会放弃这个孩子!”

如今,10岁的奇奇已走进小学课堂。每当看到孩子父母发来的照片,他都欣慰地说:“看到孩子的笑脸,一切都是值得的!”

不仅是奇奇,还有出生仅1天的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出生3天的严重紫绀型先心病新生儿、“紫面男孩”小魏等复杂重症先心病患儿……他将一个个生命从垂死的边缘夺回,让枯萎之花重新绽放。

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翻开他的手术记录单,80%的手术为复杂手术,50%的患者为急危重症患者。

“病人来找你,是对你的信任,我们不能因为患者的病情严重就推拒,或因患者病情不严重就轻视。”面对手术风险,他常说,“心脏手术几乎没有重来的机会,救回一个人就是拯救一个家庭。”

勇于担当的信心来自哪里?在采访中,不少医护人员说,这源于杨斌“精益求精、臻于至善”的精神追求。凡是找他做手术的患者,他都严格评估患者病情,反复论证,寻求最佳治疗方案。

一位来自外地的心脏病患者,严重心衰、心脏扩大,奄奄一息。经过检查评估,他认为患者“扩张性心肌病”的诊断证据并不充分。经检查,明确患者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狭窄程度90%以上,冬眠心肌很多,无需心脏移植。通过手术治疗,患者最终恢复健康。

医者仁心。工作中,他对每位患者细心、耐心、用心,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定期追踪随访。他不仅给患者留电话方便随时咨询,还建立了患者微信群为他们答疑解惑。对于贫困患者,他更是倾心尽力为其排忧解难,除了组织捐款捐物外,还通过“心脏救助基金”等救助患者150多人。

大爱无疆洒边陲

“宝贝恢复得很好,很快就可以出院了。”在心外三病区病房,杨斌边查看西藏患儿白玛央金的恢复情况,边逗白玛央金笑。

这是2023年暑假发生在该院很平常的一幕。

白玛央金是该院医疗队第五次“天使之旅——西藏先心病患儿筛查救助行动”救治的患儿。

自2015年开始,该院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携手开展“天使之旅——先心病患儿筛查救助行动”,深入青海、贵州、云南、西藏、新疆等边远地区开展救助活动。

作为党员志愿者和医疗队队长, 杨斌多次携带先进的医疗设备,前往西部边陲筛查贫困地区先心病患儿,并将符合救助条件的患儿带回医院免费手术。

在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西藏那曲和阿里地区,他和同事们忍受着高原反应带来的头痛、头晕等一系列不适,边吸氧边筛查。

在西藏日喀则,5天时间里,他带领医疗队深入17县1区及拉萨市,行程7300多公里,多次翻越海拔5000米的高山。

在新疆,他们不辞辛苦,日夜兼程,深入哈密、昌吉、吐鲁番鄯善县等地,最远到达距离郑州3500多公里的阿勒泰地区开展爱心行动。

一路坎坷,一路艰辛,却阻挡不了他们爱心前行的脚步。杨斌说:“我是党员,这个事儿我得来!高原的孩子们需要我,我必须来。”

正是在这种信念下,他和医疗队8年走遍了西部边陲5省,开展“天使之旅”救助活动12次,筛查了1.4万余名患者,累计为420名患儿成功手术。

万里之行,见证医者仁心。近年来,杨斌荣获中国好医生、河南省最美医生、河南省医德医风先进个人等称号。

“我长大了,想当厉害的心脏科医生!”孩子们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声声稚嫩的声音,杨斌说,这就是支持他们一路追光前行的不竭动力。

不断攀登,勇于挑战,杨斌带领他的心外科团队将创造更多生命“心”奇迹。

本报记者 汪辉 通讯员 汪俊杰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