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县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上汽动力科技(郑州) 有限公司揭牌
二七区“四块基石”搭建人才“金桥”
登封市人民中医院试运行
用好新“农具” 守好“粮袋子”
非遗文化进社区
郑州产城更新与 武汉大学签约合作
金牌调解“马大姐”
新郑市公共资源 交易中心再获殊荣
暖心献血践初心
小病就近看 大病不出县 云端帮诊断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用好新“农具” 守好“粮袋子”

本报讯(记者 武建玲 通讯员 刘昂)1月10日,在郑州国家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内,河南军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机务人员正在对直升机、无人机等航空植保器械进行维护,备战2024年春季小麦病虫害防治。

农业现代化,既靠种业革命,也靠农业机械的科技进步。随着郑州通航示范区农林植保业务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航空植保机成为新农具。2023年以来,郑州国家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聚焦农业农村领域,充分依托有人机、无人机农林植保的优势,以航空植保为重要发展方向,探索出了一条“通航运营+粮食安全”的农业产业相融合之路、一条助力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创新之路、一条名副其实的蓝天上的乡村振兴之路。

该示范区共有航空植保企业14家、飞防作业飞机30余架,无人机160余架、飞手200余人,可以为用户提供虫情调查、制定防治方案、开展飞机防治、实施效果追踪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去年7月份,我省首届河南航空植保嘉年华活动在该示范区举行,吸引28家企业参会参展,累计展出新型农药农机42种,直升机、固定翼、无人机等各类飞行器70架,企业承揽意向订单达1.6亿元。

“当前,我们示范区的企业年均飞防小麦、森林、草原等达1200万亩,在带动飞机、喷雾设备、农药等上下游产业链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多元化方面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为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做出了郑州通航的独特贡献。”郑州通航试验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