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郑东新区中小学课后服务结硕果
爱与专业 守护童年
追光而遇 沐光而行
品读诗篇:《长相思》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倾听诗音 传承经典 “为你读诗”
品读诗篇:《长相思》
扫码观看视频版

本期读诗人:二七区建新街小学 王海洋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诗词对于孩子学习生活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从风霜雨露,到草木鸟兽,从家国情深,到塞外战场,感化孩子对天地草木、人生聚散的关怀,诗词能提升孩子的心灵品质,培养他们成为有思想、有感情、有文学修养的人。“为你读诗”栏目,邀请喜爱诗歌的老师,为孩子们读诗、品诗,解读诗词的含义和创作背景,带孩子们走进诗词的世界,让他们真正爱上古诗词,并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乡愁是王安石心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强烈期盼;是王维笔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浓浓思念;是张籍那封写了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乡愁是纳兰性德心中的什么呢?

《长相思》的作者是纳兰性德,本名纳兰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先人。清代满族词人。十八岁中举,二十二岁赐进士出身,选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扈从于康熙身边。他的文学成就以词为最,曾形成“家家争唱饮水词”的局面,郑振铎称其词“缠绵清婉,为当代冠”。

词人纳兰性德作为康熙帝御前侍卫随驾出行时,面对荒凉的关外和风雪凄迷恶劣苦寒的天气,不由得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于是写下了《长相思》这首词。他用质朴的语言描绘将士长途跋涉的情景,抒发内心深处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长相思》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上阕记述将士们不辞辛苦长途跋涉,远离故乡的情景。两个“一”字,概括了行军路上跋涉过的千山万水,写出了行军的艰辛;“身向榆关那畔行”,榆关就是山海关,那畔是那边,在这里是关外的意思,点明了行进的方向;“夜深千帐灯”,夜色中那么多的帐篷都亮着灯,点明军帐很多,说明队伍庞大,写出了军队的阵势。下阕描绘行程中的夜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聒指的是声音嘈杂,在这里指风雪声,描写了帐篷外风雪不止,风雪之声将梦境打断,让作者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词的大致意思是:

将士们翻过一座座山,涉过一条条河,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已经很深了,营地里上千顶帐篷都亮着灯。

风刮了一更又一更,雪下了一更又一更,诗人被风雪交加的声音吵醒,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是那么温暖、宁静、祥和,哪有这样寒风朔雪的声音。

朗读《长相思》这首词的上阕时,大家可以通过画面再现想象行军队伍的壮观,征途的艰辛,缓慢而深情地读出“山一程,水一程”和“夜深千帐灯”的感觉。朗读下阕时,可以对比关外风雪交加与家乡宁静美好的夜景图,想象与家人相处的温馨与美好,低沉而悲伤地读出词人的思乡柔情。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