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省发布2024年 重点民生十件事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样本 经开区“两业融合”全省走在前
树牢保护意识 守护湿地之美
开展春风行动 送岗促进就业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样本 经开区“两业融合”全省走在前
位于经开区的郑州宝冶钢结构有限公司厂区
大信家居中国厨房文化博物馆内展品

(上接一版)在“两业融合”转型升级过程中践行“环卫制造+市场服务”融合发展新模式,率先把握机遇,塑造竞争新优势,蹚出一条“两业融合”的新路子。

在公司打造的“智慧环卫互联管理平台”上,全国25000多台环卫设备运营情况一目了然;环卫项目运营管理中,“人、车、事、物”相关数据实时更新……这是累计投入5000余万元,依托“互联网+、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和产品优势呈现的结果,宇通重工推出的新能源环卫整体解决方案,是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最直观的体现。

“平台已累计接入企业200余家,各类物料5万余件,车辆2.5万余台,售后服务网点近2000家,基本覆盖全国,为进一步打造绿色智慧城市提供坚实基础。”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服务业的加持下,实现制造与服务的“互融互通”“反哺互促”,企业生命力更加强大。

如果说宇通重工带来了“制造+服务”的新突破,郑州大信家居有限公司“两业融合”展现出的明显成效则更“鲜活”。

位于经开区的大信家居博物馆聚落,虽偏居东四环外,却不乏郑州市民熟知的“网红打卡地”,更是郑州大信家居有限公司业绩“增值”的强引擎。

作为传统的家具制造生产企业,在2010年,大信家居便开始探索全新的发展方式——“如何将消费者的体验以及对企业的品牌感做到极致”。依托博物馆,大信家居正式开启“文博+工业旅游”模式,通过让消费者和普通游客到工厂和博物馆参观,感受现代智能制造生产方式,体验中华传统优秀厨房文化,通过对顾客的一对一服务,最终实现产品销售新突破。

得益于工业旅游模式,通过深化“先进制造+文博旅游+客户深度服务”模式,“打破半径旅游营销”服务模式,大信家居展厅吸引了天南海北的消费者前来体验。如今,大信郑州总部已成为3A级旅游景区,其距离郑州不远的原阳工厂,也被打造成了一个3A级大信“魔数屋”工业旅游景区。此外,大信家居通过努力,自主开发了企业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软件系统。

如今,通过不断探索推进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有效机制和政策举措,类似大信家居、宇通重工等一大批具有鲜明产业融合特征的新业态、新路径在郑州经开区竞相涌现。

生产盾构机的中铁装备,从“卖产品”到“卖服务”,为客户定制整套隧道掘进一体化解决方案;主营高端环保装备的华夏碧水,实现了从装备制造到软件系统服务的多重跨界;生产液压支架的郑煤机,从设备供应商向设备承包商转变,为客户提供全流程自主研发的综采装备整体解决方案……在郑州经开区,制造业的火热繁忙景象和服务业的来往穿梭场景,得到了完美集聚交融,企业按下“倍增发展”加速键。

多点绽放

强化融合发展政策供给

产业融合是全球经济增长和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其中,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部署,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推动“两业融合”,究竟“融”在何处?如何“融”出“经开”特色?

——政策先行

聚焦“升级主导产业、发展战新产业、培育未来产业”的思路。近年来,郑州经开区将“两业融合”发展纳入全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出了“鼓励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集成总承包服务转变,由提供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等“三个转变”重要思想,形成了具有经开特色的产业融合发展经验,并得到全国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据了解,郑州经开区已经被确定为国家首批“两业融合”试点区域,获批国家级“两业融合”试点企业1家,省级“两业融合”试点企业10家。亮眼的成绩单,展现出了郑州经开区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上呈现出集群化、聚集式特征。

“基于试点发展目标,积极宣传解读国家政策,为企业争取奖补支持,主动辅导企业开展‘两业融合’、两化融合、服务型制造等试点示范申报,利用政策撬动项目建设,鼓励区内龙头企业率先实施‘两业融合’项目,以试点先行,带动全域推广。提炼企业典型案例,加强成功经验输出,探索国家、省、市‘三级试点分级示范’机制。”经开区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已为示范企业争取到各类资金支持和优质高效资源,通过重点企业示范引领,融合发展主体不断扩大,“两业融合”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在经开区不断涌现。

——平台支撑

打造开放枢纽平台。近年来,郑州经开区以建设国家陆港型物流枢纽和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为契机,积极打造集陆港、空港、水港、高铁物流港于一体的枢纽经济集聚区和“四港联动”一体化交通立体网络。同时,发展“枢纽+平台+贸易+产业”模式,目前已经搭建了“二十二站点、八口岸”的国际物流网络体系,业务覆盖全球30多个国家、150多个城市,综合运营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帮助省内制造企业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成功开行了跨境电商、上汽整车出口、宇通零部件、郑煤机液压支架、信阳毛尖等特色专列。

搭建创新创业平台。郑州经开区依托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河南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河南省(郑州经开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加快推进“智慧岛”建设,全力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生态环境。目前,全区聚集各类科技型企业988家,高新技术企业365家,市级以上研发中心417家;获批市高层次人才25人,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316人,两项指标均占全市的30%,排名全市第1;入选国家、省市各级人才工程977人,获批院士工作站15家、新型研发机构5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个、市级及以上博士后科研平台21家;建成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小微产业园、双创基地等各类载体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苗圃+孵化+加速+产业化”的全周期创新创业链条初具规模。

完善金融赋能平台。郑州经开区充分利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大力推动“天使基金”“创投基金”“股权基金”等金融工具发展,谋划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和重点产业链直投基金、区域基金、科创基金等,围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高端装备、智慧物流”等“两业融合”发展方向,积极与金融平台开展合作,探索创新“项目债+基金债”融资模式和“基金招商+投贷联动”招商模式,不断推动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形成“基金+产业+生态”产业发展新格局。

目前,郑州经开区已建成国家级、省级智能工厂、智能车间37个。一大批国家级、省级“两业融合”试点企业加快了自主创新的步伐,走上“两业融合”发展道路,焕发了增长新机、释放了增长潜力、推进了动能转换、重塑了竞争优势。

纵深迈进

倾力打造产业发展增长极

“两业融合”,不是简单的“1+1=2”,而是一种强强联合之后发生的“化学反应”。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晓东看来,郑州经开区采取示范引领、点面结合、系统推进、狠抓落实的工作思路,“两业融合”深度融合成效十分明显。

陈晓东表示,郑州经开区以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试点为契机,实施主导产业升级再造工程、战新产业培育提升工程、现代服务业转型提质工程,以“两业融合”发展构筑融合互补、创新高效的产业发展新生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重塑产业链,打造完整价值链。实施科技创新与人才集聚工程,在关键技术研发和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实现突破。加快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悬赏”“赛马”等体制机制创新。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郑州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李小虎表示,下一步,经开区将加快推动“两业融合”,形成融合发展合力,强化制造业与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新业态的融合,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集成总承包服务转变,由提供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打造优势互补、集群发展的“两业融合”生态圈,多措并举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步伐,为经开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

本报记者 王译博 董茜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