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政府工作报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政府工作报告

(上接三版)着力推动高端服务业发展。优化地方金融生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加快国家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落实“五个一”培育机制,新增上市挂牌企业10家以上,支持“郑好融”申请征信牌照,支持郑商所品种工具创新,支持巩义建设铜期货交割仓。以工业设计、文旅设计等为关键支撑,建设“设计河南”先行区,争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之都。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加快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中原国际会展中心等展馆建设,谋划建设国际会展中心二期,扶持壮大自主品牌展会,引进一批国际性展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新培育A级物流企业10家以上,新增物流豫军企业10家、星级冷链物流企业1家。

不断强化产业发展空间支撑。实施产业集群培育和提升工程,力争1/3左右开发区进入全省先进行列,新增营收超5000亿元开发区1个、超500亿元开发区1个,规上工业企业突破2000家,推动开发区整体实力提升。聚焦小微企业园和都市新型工业园,加快推动建设巩义市化工产业园、荥阳市高端铸造产业园,谋划建设高新区电子板卡产业园和郑东新区、高新区算力产业园,贯通郑东新区、金水区、高新区“软件产业带”,打造有技术含量、就业容量、经济效益的现代都市型工业园、科创园、文创园,加速推进产城融合。

(三)坚持供需两端协同发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以项目为带动扩投资增后劲。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压茬推进、接续发力“三个一批”项目建设,确保签约率、开工率、达效率居全省前列。抓好已谋划的3800个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投资5200亿元。加快推进上汽集团新能源电池工厂、紫光智慧终端产业园等1000个产业项目建设,力争工业投资增长20%以上、完成1300亿元;统筹推进实施500个工业技改项目,确保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0%以上。加快推进陇海路东延等361个交通项目、下游七里河防洪提升治理等119个水利项目、郑开同城东部供水等601个城建项目建设,力争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200亿元。全力推进惠济区老鸦陈安置房等140个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原区大李—西岗等94个棚户区改造、花园口镇等129个城中村改造、富田城等266个商业地产项目建设,力争房地产投资完成1500亿元。全面落实重大项目调度机制,统筹用好中央预算内资金、新增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REITs基金等资金,推动部门协同破解用工、用能、土地等要素制约。建立民间投资重点项目库,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畅通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投资渠道。

促进消费提质扩容。以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牵引,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推动平台经济、网红经济集聚发展,支持中国(郑州)直播产业基地、河南信息消费产业园、郑州新消费产业园创新发展。持续推进正弘坊、银泰商业中心、金马凯旋第四代万达广场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落地一批高端商业品牌;新评定5条市级特色商业街,改造提升21条特色商业街区,力争实现总客流量3亿人次、营收超过100亿元。深度挖掘历史底蕴、城市故事,打造20个独具特色的文旅夜消费场景,争创国家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打响“天地之中、华夏之源、功夫郑州”品牌,全力打造大嵩山世界级旅游景区,高标准办好2024全省文旅文创发展大会、中国郑州少林功夫节;加快推进以二砂文创园、芝麻街双创园、上汽为代表的工业主题旅游示范项目建设;加快建设伏羲山神仙洞康养旅游度假区等休闲康养基地,打造特色鲜明、具有国际水准的旅游度假康养目的地;以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电影小镇、方特、海昌等主题公园为载体,加快打造中国幻乐之城,支持中牟县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网红旅游打卡地,力争接待游客达到1.7亿人次、境外游客突破7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

持续壮大市场主体。坚持精准滴灌,优化“亲清在线”财政资金支付平台,实现惠企政策“免申即享”、财税政策精准直达。扎实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常态化开展“四项对接”,持续举办“郑州企业家日”系列活动,新增“四上”企业1600家,市场主体稳定在200万户以上。

(四)深化改革开放不动摇,着力破解瓶颈难题。跳出郑州看郑州,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找定位,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

重点领域改革方面。全面抓好机构改革。按照中央、省委要求,做好市级涉改部门机构改革工作。全力做好开发区改革“后半篇”文章。围绕“三化三制”“管委会+公司”等重点,推行领导干部任期制、员工全员聘任制、工资绩效薪酬制,强化专业人才和团队招引,提升市场化运营水平。突出高质量发展导向,围绕规模总量、产业升级、创新驱动、绿色集约等核心指标,开展年度考核评价。持续推进高新区、经开区扩区共建,加快起步区、拓展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重大项目落地,推动开发区提质提效发展。持续深化国企改革。以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组建产业投资集团,推动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壮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组建科创集团,加强基础研究,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创新联合体;发挥新组建建设集团在建筑工程领域的牵头带动作用,探索推进基础设施集中代建;依托粮食集团,整合涉农资源,筹备农业发展投资集团,推动现代种业、高端种植、食品研发等取得新突破。动态调整投资负面清单,聚焦主责主业,构建“一业一企一强”格局。深化分类监管、分类考核、分类核算,构建新型经营责任制,增强监管效能。持续推进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大力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市建设,持续提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数字化水平。严格落实国家不当干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问题清单,坚决破除不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各种障碍。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研究制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具体措施,切实解决市场准入、要素获取等制约因素,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增强预期、提振信心。着力提升行政审批效能,拓展审批绿色通道,在并联审批、集中审批上加大力度、加密频次。巩固提升“15分钟便民服务圈”成效,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新增“一件事”30项、“免证可办”事项100个、“跨省通办”事项100个,实现“都市圈通办”高频事项20个、“同城通办”事项200个。加快完善电子监察系统,推动“有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为企业群众办事提供“兜底”“暖心”服务。强力推进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探索主管部门“一揽子授权”管理制度,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实施以信任和绩效为核心的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全面激发科研机构活力。完善“需求方出题、科学界答题”机制,推行“揭榜挂帅”项目遴选制,突出科技创新评价导向,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深入推进金融改革。强化资金配置能力,拓展直接融资渠道,打造功能互补、内外联通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力争本外币存贷款余额达到7万亿元。健全科技金融协同机制,用好“郑好融”“郑科贷”平台,落实科创贷贴息政策,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突破1400亿元,争创郑州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持续推进市域7家农商行统一法人改革,支持郑州银行改革化险及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出台促进数据要素产业发展措施,构建基本完善的数据要素制度体系,积极开展数据要素产业园遴选,在金融、交通物流、医疗健康等重点领域形成一批数据应用示范性场景和标志性产品,建成投用中电(郑州)数据金库,数据交易额突破3亿元。深入推进公共停车泊位、充电桩等特许经营权改革,推进资源向资产、资本有效转化。深化“五水综改”,开展水权交易,提升水资源承载能力。

扩大开放方面。强化自贸区引领作用。聚焦打造“丝路自贸区”,加快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行动,构建“全域自贸”创新发展体系,形成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30项以上,新入驻企业1.5万家。对接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持续推进RCEP示范区建设,推动RCEP企业服务中心、移民事务服务中心完善功能。高标准组织国家自贸试验区考核迎评,推动申建空港新片区,深化首批联动创新区建设。完善仲裁制度,提高仲裁公信力,努力打造国际一流仲裁机构。持续巩固枢纽地位。推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加快推进机场三期扩建,研究谋划第二机场建设。积极引进卡塔尔航空、汉莎航空等国际知名航司和UPS、东航物流等大型物流集成商,推动DHL在郑设立口岸作业区,加快推进联邦快递布局区域性分拨中心,加快建设郑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培育壮大中原龙浩等本土货运航司,扩大货代企业营运规模。加快高铁南站和南站枢纽产业园建设,开工建设陇海外绕线,启动高铁东站西广场和贵宾区提升改造,争取郑州西站提级改造。拓展延伸开放通道。加快推进郑州-柬埔寨、郑州-迪拜、郑州-吉隆坡等东盟多组“双枢纽”建设,新开国际客货运航线5条,完成旅客吞吐量26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65万吨。提速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建成郑州国际陆港新港;进一步完善国际线路网络,“稳西、强北、拓南”一体推进,重点推进郑州至德国、俄罗斯、越南、老挝“枢纽对枢纽”建设;实施“班列+产业”行动,加快建设进口木材、粮食、水果等大宗物资交易分拨中心,推动运贸产联动发展,力争开行中欧班列标准列3000班以上。依托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全国辐射力的“全球汇”综合平台,争取“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落地,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1300亿元以上。加强与山东港、连云港等合作,建设郑州无水港,打造东向铁海联运大通道,完成到发集装箱4万标箱以上。谋划推进贾鲁河通航和郑州港建设。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持续优化“外贸贷”和出口退税资金池管理办法,支持企业在重点国家、重点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海外仓。以“两国双园”为载体深化国际合作,争取中泰、中德等产业园落地。提升招商引资质效。做好大型央企跟踪对接,力争落地2~3家央企子公司或头部企业项目。大力开展全球招商,加强与在郑国际组织机构合作,推进中国-匈牙利(郑州)国际合作与产业技术应用示范中心落地。深化产业链招商,引进3~5家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投资项目。办好中国河南国际投洽会、金刚石产业大会等重大活动,利用进博会、东盟博览会等知名展会,洽谈落地一批高质量项目,力争新签约项目总额8000亿元、新开工项目投资总额58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

(五)尊重规律精细治理,加快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坚定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城市发展路子,推动城市品质新跃升,着力打造充满活力、有人文魅力的现代化国际化国家中心城市。

完善城市空间结构。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统领,完成县、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报批,编制完成《郑州市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行动纲要》等规划,引导形成多中心、网格化、组团式、生态型城市空间结构。落实国家《城市标准化行动方案》,以区为单位,试点先行,打造样板,争取进入全国城市标准化试点。认真落实《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加快推进陇海路东延等25个郑港融城项目建设,抓好平安大道、郑开大道智能化改造等郑开同城项目建设,推动郑开同城化提速提质提效,谋划建设中牟新区,打造郑州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有序推进城市更新。以“三区十片、两轴多带”为重点,改空间、补短板、升产业、留文化、保民生、美环境。全年新入库项目50个、新开工项目50个,完成投资1500亿元,力争米房文化时尚创意园、国棉三厂特色历史文化街体验区等开街运营。扎实开展城市体检评估,聚焦问题短板,有针对性地开展城市更新。更加注重赓续历史文脉,把“微改造”“微更新”贯穿全过程,围绕郑州南站枢纽片区、郑东新区中原超级总部基地、河南音乐学院、中央文化区等重点区域,融入郑州特色文化元素,建造地标性经典建筑群,提升城市文化具象化水平。

持续抓好“三大工程”。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5万套(间)、人才公寓2万套(间),分配人才公寓2万套(间),建设配售型保障性住房3700套。多渠道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实现安置房建设任务大头落地,列入省台账的403个房屋征收安置问题项目9月底前全部整改销号。坚持“先谋后动、动则必快、动则必成”,严格新增项目审核准入,稳步推进尚未启动的城中村改造。扎实推进医疗卫生服务、城郊大仓基地等199个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完善城市配套设施。强力推进高速公路“13445工程”项目。编制轨道交通四期规划,建成通车6号线一期东北段、7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新增通车里程106.9公里;加快推进S2线、T1线、T3线、郑州南站地下空间预留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建成通车渠南路(航海路以北段),加快推进农业路西延快速化,开工建设中州大道南段(宇通立交—京广南路)、迎宾东路等。完善安置房及学校周边配套,建成宇通路等道路10条以上,开工建设站北路等道路10条以上。加快供水供热“一体化一张网”建设,建成投用石佛水厂改造、西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新建改造供水管网85公里、燃气管网102公里、供热管网31.5公里,新增集中供热面积400万平方米。大力开展中心城区自备井用户水源置换,力争三年内全部完成。

不断提升治理水平。优化城市公交线网,积极推进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两网融合”,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完成道路中小修50万平方米,主干道亮灯率98%以上,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0万个以上。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施工围挡整治、违法建设治理,确保市容环境卫生干净整洁、秩序井然。

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深化县域“三项改革”,推动县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提标扩面,加快推动中心城区和周边县域一体发展,支持新郑、巩义、荥阳发展成为中等城市。

(六)聚焦绿色低碳循环,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低碳发展之路,统筹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着力建设美丽郑州。

全面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持续实施核心示范区生态环境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强化黄河支流沿线排污监管,确保花园口断面水质提升,打造1条省级、4条市县级美丽幸福黄河示范河段。全面开展黄河流域突出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发挥黄河数字化生态保护监测平台一期作用,实现滩区范围黄河生态环境在线远程监测。做好黄河中游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前期工作,加强滩区生态建设,打造黄河流域国土绿化样板。

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加强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打好秋冬季重污染天气消除、夏季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三场攻坚战,巩固退出全国168个城市“后30”成效。全面贯彻“四水四定”原则,统筹配置生活、生产、生态用水;落实河湖长制,常态化开展“四乱”问题整治,创建1个省级、10个市级幸福河湖,确保国省市控断面稳定达标、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南水北调总干渠水质稳定达到Ⅱ类、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农村黑臭水体持续动态清零。全面提升土壤环境管理水平,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全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积极培育无废产业,完成400个以上“无废细胞”创建。抓实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稳妥推进“双碳”行动。完善碳达峰政策体系,探索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机制。认真落实“两高”项目分级分类管控要求,促进“两高”行业转型升级,力争六大高耗能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稳定在28%以下。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加快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建设,鼓励市民绿色出行。大力发展矿山光伏、屋顶光伏、地热等绿色能源,加快巩义后寺河抽水蓄能项目建设,争取登封大熊山和荥阳环翠峪抽水蓄能项目开工建设,新增光伏发电并网规模50万千瓦,力争纳入省开发方案风电项目20万千瓦。以传统行业集中区县(市)为重点,建设综合智慧能源零碳电厂和工业微电网,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和能源体系建设。加快推动光储充一体化布局,鼓励企业多元储能,力争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配套储能规模达到55万千瓦。加强老旧充电桩更新换代,规范运行维护管理,新建充电桩7.5万个。加快建新变等4座500千伏变电站建设,争取引入外电250亿千瓦时。积极拓展山西煤层气等外气入郑通道。

持续推进国土空间增绿扩绿。实施大嵩山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完成营造林3.28万亩,创建省级森林城市1个、森林乡村50个;启动花博园主体工程和配套项目建设。践行公园城市理念,促进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市区新增绿地300万平方米,新建公园游园30个,完成道路绿化50条,推进中原西路等生态廊道建设提升,通过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复查。

(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持续当好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和表率。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坚决防止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46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29亿斤以上。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80万亩以上。完善粮油储备体系,建立粮食应急保障中心,确保粮食储备满足全市6个月以上、成品粮油储备满足15天以上。抓好种业提升工程,谋划打造一批种业产业园,支持金苑种业、金博士种业上市,打造种业企业雁阵。

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用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着力培育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电商流通等新业态,嵌入式发展智慧农场、农业科普、农旅研学、农耕教育等新场景,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抓好现代农业园区、农业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创建,带动农业发展向科技型、生态型、效益型转变。加快推进中原现代食品产业园、市现代农业示范园等项目建设。

深入推进乡村建设。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开展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示范,实施一批村庄道路、供水安全、电网升级改造等项目,加快建设乡镇“三农”服务区域中心。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建立完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机制,深化“四治融合”,分层分类推进和美乡村建设。鼓励引导各类乡贤回乡定居、技术人员返乡创业,激发乡村建设内生动力。

推动农民持续增收。围绕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把更多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加大惠农富农政策支持力度,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益,持续增加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农村“三块地”、供销社、农业水价等改革,完善金融支农惠农体制机制,筹建市级农村集体产权交易中心,构建“1+N”集体产权交易体系,稳步推进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做好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

(八)持续改善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开展“10+N”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完善“四位一体”创业扶持体系,推动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2.6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8万人。高标准筹办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提升“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质效,完成培训25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22万人。

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学前教育普惠保障行动,加快推进100所领航幼儿园、78对幼小衔接实验区(校)工作试点。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区新建中小学校10所,投入使用中小学校15所,新增学位2.7万个,积极推进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和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示范试点创建。持续推进13所高中阶段学校建设,加快国家级“双新”示范区、示范校内涵建设,着力形成高中学校特色化发展新格局。整合中职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布局,主动对接主导产业,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高水平职业教育。引导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等市属高校强化产教融合,打造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支持郑州师范学院硕士点创建。继续支持郑大、河大“双一流”建设,支持中原工学院等高校筹建河南电子科技大学、郑州航空航天大学;河南音乐学院6月底前开工建设。

加快健康郑州建设。持续推进县域医共体36个市县共建专科、15个网格化布局的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构建以基层医疗机构为主体,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为业务支撑的两级服务体系。加快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新增省级临床重点专科5个、县级特色专科10个;推进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协同申建、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示范试点项目。探索推行急救患者“上车即分诊,上车即入院”院前急救模式,全面提升院前急救能力。持续推进公共卫生应急救治、应急处置和检验检测项目建设。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落实低保“单人保”政策,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机制。推行“物质+服务”救助方式,满足困难群众类别化、差异化救助需求。积极引导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就业人员、大中专学生等重点群体参保缴费,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持续做好“郑州医惠保”惠民工程,健全完善DIP付费配套政策体系。建立城市社区“银发顾问”制度,推进乡镇敬老院转型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提升至60%,全市养老托老床位数达到6.6万张,80%以上的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积极探索“为老助餐”模式。深入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力争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8个。积极推动老旧市场更新,对全市80家农贸市场、30家专业市场优化升级。

繁荣发展文体事业。持续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深化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做好双槐树遗址、书院街商代贵族墓地等考古研究,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华文明主题乐园,加快构建“博物馆群+大遗址公园”全景式中华文明展示体系,办好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国际商都文化节等重大活动,让文物“活”起来,惠及更多群众。完成400块体育场地建设,新建智能健身驿站20个,办好第十二届市运会、黄河马拉松等赛事,打造“动起来 郑精彩”群众体育赛事品牌,争创全民运动健康模范市。

(九)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扎实推进平安郑州建设。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持续做好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消存量、控增量、保稳定。市场化、法治化化解企业债务风险;妥善处置政府存量债务,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强化支出预算执行,坚决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加快实施现房销售、城中村产业用地供给、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等政策措施,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抓好保交楼、稳民生工作,剩余1.9万套专项借款项目全部交付,非专项借款项目交付4.2万套以上。

全力维护公共安全。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持续打造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郑州模式。加快灾后重建项目建设,确保省、市规划项目全部完工。加快建设黄河刚性护岸(试点)工程、南水北调防洪影响处理工程,大力推进七里河分洪等一批防洪能力提升和46座水库“一库一案”工程,打造防洪标杆城市;力争南水北调观音寺调蓄工程开工,筑牢战略后备水源支撑。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持续深化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加快建设智能体城市和政务大数据体系,推进AI智能全场景应用,提高政府决策效率和社会治理效能。推动市县乡三级行政执法监督委员会办公室实体化运作,加强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开展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完善“一格(村)一警一长”制度,落实“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定位。深化“雷霆”系列专项行动,防范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向纵深发展。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化全民国防教育,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红十字会、慈善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做好外事侨务、港澳台及参事、仲裁、史志、社科、档案、气象、地震、援疆等工作。扎实做好全国第五次经济普查。

(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打造人民满意政府。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以更大力度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筑牢忠诚之基。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持依法行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深入开展“八五”普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加强统计监督,强化审计监督,坚决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强化担当作为。严格落实“13710”工作制度,项目化、方案化、清单化推动工作。对重大事项开展“嵌入式督查”,强化责任单位和督查部门“同卷答题”,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推动政府工作高质高效。

严守廉洁底线。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勇于自我革命,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健全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让能干事、肯干事、敢担当的干部有舞台、有发展、有未来。坚持政府带头过紧日子,把宝贵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

各位代表!实干成就事业,奋斗开创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实干实干再实干,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矢志当好国家队,加快创新起高峰,在现代化河南建设中勇挑大梁、争先出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