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新修订的保守国家秘密法5月起施行
坚持守正创新 抢抓历史机遇
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担使命起高峰
高质高效做好各项筹备工作
确保甲辰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圆满举办
咬定目标不放松 勇担责任破瓶颈
切实打好打赢攻坚化解硬仗
郑州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
传染病研究院揭牌成立
给科创产业“充电”“加油”,
我们是认真的
确保创文工作
有的放矢走深走实
本周气温起伏大 今夜或有雨夹雪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吸铁石·问郑】 “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报道
给科创产业“充电”“加油”,
我们是认真的

本报记者 李娜 见习记者 陶然

走进龙子湖智慧岛大厦的郑州技术交易市场,一楼大厅中一块硕大的屏幕格外引人注目,“需求发布、能力发布、成果发布、交易动态”等信息正实时滚动。自运营以来,通过灵活布局搭建的“一网一厅多驿站”技术转移转化生态体系,有力支撑了我市科技成果的转化。

好的营商环境是发展之基、活力之源。科技创新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样离不开一流科技营商环境的保驾护航。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市立足科技工作实际,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持续增强经济驱动力。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从2023世界5G大会在郑举办,引来全国400多个优秀项目参与,到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省人民会堂举行,来自各地的科研精英汇聚一堂,共享发展成果,分享先进理念……郑州在科技产业融合发展上不断优化升级。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就是搭建供需桥梁。”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产业发展不能故步自封,必须挣脱枷锁,相互学习产业在研发、管理等方面的各项优势,才能各取所长,在发展进程中碰撞出更多‘新火花’。”

搭建研究需求对接平台,去年,科技局派出各级科技特派员209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活动300余次;加强技术合同登记,新增驻郑14家行业领域和科研院所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总数达到37家;开展科技成果申报,290项科技成果在去年通过了省科技奖网络评审,占全省的67.13%;助力企业科技金融紧密结合发展,指导做好政策性担保工作,全年累计担保放款近90笔,担保金额近 6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题;举办高能级创新活动,“郑创汇”3月赛和7月赛吸引来自国内外200余个项目参赛,线上点击量突破100万人次。

为科创企业提质升级助力

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首要是要发挥好政府的战略导向作用,让人才、资金等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 (下转二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