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春风第一枝 202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增强未来产业“向新力”
探索大遗址集中分布地区补偿政策
出台针对性鼓励政策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全国政协委员马萧林:
探索大遗址集中分布地区补偿政策

作为一名有着近30年工作经历的“资深文博人”,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是坚守幕后的“国宝守护者”。自2018年当选全国政协委员起,他每年都会提交有关文物保护利用的提案。

今年全国两会,马萧林就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石油工业遗址保护等提出建议。

推动大遗址集中分布地区补偿

大遗址是我国文化遗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证中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核心文物资源。我国现有145处大遗址,建成开放36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西安、洛阳、郑州、曲阜、荆州、成都6个大遗址集中分布片区。经过多年实践,我国大遗址保护利用在科学研究、保护管理、开放利用、制度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初步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大遗址保护利用模式。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大遗址建设过程中,但仍然存在一些更深层次、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其中以大遗址保护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运营中的土地问题与经费问题最为突出。”马萧林介绍,大遗址分布广、面积大,用地需求量巨大,由于地方国有建设土地指标紧张、国土空间规划划定等原因,导致大遗址保护展示用地难以保障,土地审批程序也较为复杂,很多项目迟迟无法落地。同时,大遗址集中分布的省份,如河南、陕西等,均为经济欠发达地区,面临着建设资金缺口巨大、日常运转资金不足的难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马萧林在多年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议:建议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国家文物局协调地方有关部门,针对土地问题开展系统调研,尽快明确文化遗址用地类别、管控措施,破解公园建设用地难、建设周期长等问题,着力推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马萧林还提出,建议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牵头,研究制定文物工作补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建立完善大遗址保护补偿机制,充分利用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政策和资金,合理制定各级政府补偿经费分摊机制,并探索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

对于已建成的考古遗址公园,马萧林建议要多渠道保障其管理运营,探索“提级管理、市县共建”模式,加大经费投入,引导社会力量、社会资金参与考古遗址公园管理运营,通过深化文旅融合,培育新型业态,开发文化产品,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反哺大遗址保护。

保护利用好石油工业遗址

石油工业遗址是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工业史、石油工业史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对于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工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大家所熟知的大庆油田作为中国最大的油田,承载的‘铁人精神’闻名全国、享誉世界。大庆油田的工业遗址得到了较好的保护。然而,还有数量众多的石油工业遗址未能得到充分重视和保护利用。”马萧林介绍,目前对石油工业遗址的保护展示主要存在着对石油工业遗址保护意识不足,导致一些遗址的保护和利用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资金和人才缺乏导致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工作难以有效开展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马萧林建议,国家文物局指导制定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措施,进一步摸清石油工业遗址的保存管理状况,研究制定相应保护利用规划;深化文化内涵的挖掘研究,由中宣部牵头,协调国家文物局等部门,联系相关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深入挖掘阐释石油工业遗址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加强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实施一批石油工业遗址保护项目;构建完善宣传、展示和利用体系,提高公众对石油工业遗址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更好发挥石油工业遗址独特的教育功能。

“通过保护和利用这些遗址,可以推动工业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促进工业旅游发展,助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马萧林说。

本报记者 秦华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