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春风第一枝 202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让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推动畜牧产业发展 加快兽医人才培养
普及“戏曲进校园” 丰富戏曲课堂
强化知识产权 保护和转化工作
加强中外联合考古助力文明交流互鉴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全国人大代表徐德全:
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报告中关于今年“三农”工作的部署,使得全国人大代表、漯河市临颍县北徐庄村党委书记、北徐集团董事长徐德全无比振奋,并在笔记本上认真地把相关内容摘录下来。“报告为我们今年做好‘三农’工作明晰了方向、坚定了信心。”徐德全说,今年两会期间,他将围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提出建议。

做好农文旅融合文章

临颍县北徐庄村有3000口人,2个自然村,12个村民组,近些年来,在村“两委”班子的带动下,通过强班子、带队伍、寻项目、谋发展,依靠北徐实际,围绕农副产品深加工做文章,该村形成了集粮食加工、饲料生产、生猪养殖、肉类加工、废污综合利用为一体的企业集团,走出了一条具有北徐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曾经的贫困落后村变美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北徐庄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全国美丽乡村等。

作为村里的“大家长”,徐德全深知,北徐庄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是搭乘了乡村振兴战略这股“东风”。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徐德全时常开展调研走访活动,为助力乡村振兴谋良策。他认为,对照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国乡村振兴发展之路还存在着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社会共建协调推进机制尚未健全、乡村振兴活力不足、基层社会治理有待加强等问题。

为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绘就一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美好图景,徐德全建议,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用党建推动乡村振兴,从而更好地带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要完善城乡深度融合发展的扶持政策体系,健全乡村振兴稳定投入保障机制,拓宽乡村振兴投入渠道,推动地方划定土地出让金用于乡村振兴的最低比例,适度放宽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支持有一定收益的乡村公益性项目建设,完善人才流向乡村保障政策,激发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返乡创业。要做好农文旅融合文章,进一步丰富业态、打响品牌、集聚人气,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徐德全建议,要完善乡村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充分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增强广大农民群众推进乡村振兴的责任感。倡导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重点培养年纪轻、致富能力强、思想素质高的乡土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但目前仍然存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学生流失严重等问题。徐德全认为,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

徐德全建议,要加强政府扶持,逐步完善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大力提高农村教育水平;要加快农村教育改革,整合农村教育资源,以改善农村教育质量;要扩大农村教育师资队伍,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鼓励年轻教师到广大农村任教。

本报记者 董艳竹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