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春风第一枝 202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让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推动畜牧产业发展 加快兽医人才培养
普及“戏曲进校园” 丰富戏曲课堂
强化知识产权 保护和转化工作
加强中外联合考古助力文明交流互鉴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加强中外联合考古助力文明交流互鉴

中外联合考古是“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认为,通过中外联合考古工作,积极参与世界文明研究、探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有助于以全球视野更加客观、全面、真实地展现古代中国,认知中华文明的特质和地位,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文支撑。

近年来,我国中外联合考古乘势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拓展了中国考古学界的学术视野和科研领域,增进了中国考古学界与国际考古学界的交往交流。在为这些成绩欣喜的同时,马萧林也关注到其中面临的实际困难,“由于我国中外联合考古工作起步较晚,相关配套政策未能同步跟上,在推动中外联合考古工作过程中往往在出国审批、经费保障、人才建设等方面受到制约”。

对此,马萧林建议:优化审批程序、加强经费保障、加大人才培养和机构支撑建设。具体来说,建议外交部协调科研院所和相关部门,在海外联合考古项目上出台特殊审批和签证政策;财政部、外交部、国家文物局牵头,加强赴外联合考古、文物保护修复、展览展示经费保障;教育部加强外国考古专业建设,在考古学高层次急需人才专项中向外国考古倾斜;国家文物局加强引导,在世界一流考古机构建设中,推动考古机构国际化发展,助力文明交流互鉴。 本报记者 秦华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