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2023年全国国土绿化面积超800万公顷
政府工作报告
信心和力量来自人民
2024年春季义务植树活动在郑州举行
拉高标杆树高标准全力以赴做好筹备工作
全面展示年轻郑文化郑国际郑科技郑新形象
“黄帝约我拍郑州” 全民摄影活动启动
实事求是摸清底数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感受黄帝文化的魅力
以“书记项目”提升基层党建效能
奋力打造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郑州样板”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以“书记项目”提升基层党建效能
奋力打造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郑州样板”

本报记者 李娜 通讯员 王绍鹏

从2023年仲春时节到2024年初春时分,全市92家单位党委(党组)书记领办党建项目113个,压实主体责任,统筹资源力量,示范带动各级书记抓党建、解难题、促发展。

从网格化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到产业链发展、项目建设,再到民生实事,“书记项目”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各级各部门以党建为引领,以“书记项目”为抓手,拿出真招实招,打造了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郑州样板”。

2023年,市委组织部聚焦推进全市基层党建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以“三标”意识为引领,探索实施基层党建“书记项目”,着力破解党建工作虚化、党建和中心工作“两张皮”问题,推动基层党建更好融入市委中心大局,真正把促进发展的大事、基层治理的要事、服务群众的实事担起来,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项目攻坚 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走进经开区上汽集团,一幅生机勃勃的生产图景在眼前慢慢铺展。经开区是我市汽车产业聚集的地方。在这里,聚集了上汽、宇通客车、东风日产、海马4家整车厂,7家专用车厂、近30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整车产能达130万辆,占全省的70%。但是,聚集的同时,这里也有发展的痛点:产业链生产要素流动不畅、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不强、党建与产业链发展“黏性”不强。

这咋办?

2023年,经开区把《“链上联盟”激活汽车产业澎湃动能》作为该区的“书记项目”。这一年,经开区新组建党组织34个、打造经开“产业大脑”、建设汽车产业链图谱……促进企业信息联通、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为了给企业更“贴心”的服务,经开区还持续丰富“服务链”,每年拿出2亿元资金扶持产业链发展,建成对企服务“一站式”办理大厅,开展托育早教、医疗义诊、技能培训等志愿服务进企业。

“一揽子”措施下来,经开区2023年汽车产业产值达1080亿元,汽车出口量超15万辆,同比增长76%,专精特新企业增至14家。

以“书记项目”为抓手,促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样的案例,不仅在经开区,而是在全市“遍地开花”——

在二七商圈,亚细亚盛装归来,比亚迪城市体验中心火热开建,中秋奇妙游、元旦跨年夜等活动火爆全国。“党建引领赋能二七商圈城市复兴”这一“书记项目”,已然让这里成为“本地市民常来、外地游客必到”的网红打卡之地。

在新密,以“党建聚‘链’·锻造经济发展新长板”为“书记项目”,联动打造了18个产业链党委,覆盖了造纸、耐材等9大类不同类型的企业。去年,新密的耐材、造纸等5条重点产业链实现产值310亿元,同比增长11.5%。

龙子湖畔,中原科技城作为河南省科创“一号工程”,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数以万计的各类人才。郑东新区把“中原龙子湖智慧岛‘红五星·人才发展’联盟”作为“书记项目”,围绕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全周期服务,以党建链引领推动人才链、政策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形成“人才链党建”新模式,去年培育数字人才1.5万名。

不仅仅是在市区,在乡镇,也把“书记项目”作为抓经济的有力保障,让美丽乡村绽放更为璀璨的“花火”——

巩义市是全国百强县市,民营经济实力雄厚,但是,农村发展面临着“四难”:集体经济增收难、资产资源盘活难、带动群众致富难、村级组织办事难。为了解决这“四大难题”,巩义市把基层党组织领办“强村公司”作为“书记项目”,蹚出了乡村共富的新路径。

在巩义市涉村镇西沟村,每年青花椒采摘季,村里的农产品加工厂异常忙碌,周边6个村的青花椒源源不断运送到此,加工成花椒酱,飞入方圆百里寻常百姓家,成为巩义远近闻名的农业增收金招牌。

作为涉村镇南田园片区党建联建带头人,西沟村党总支书记王西争说:“镇党委搭建‘党建联建’助振兴发展平台,我们村与周边5个村组建了‘强村公司’,种植花椒8000余亩,每村每年增加集体收入20万元,带动群众每户增收5000余元。”

这不,2023年数据出炉:巩义市39个试点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增长30%,每个村年底分红超过25万元。巩义市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的村达到30.6%,超百万元的达到10.4%。

就在今年年初的省两会期间,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到所在的郑州市代表团,和代表们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郑州要更加自觉担负起“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的责任使命,以“人一之、我十之”的拼抢劲头,持续提升经济首位度,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国家先进制造业高地、国家开放高地、国家人才高地,努力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提质进位。

“提升经济首位度”,遍布郑州的“书记项目”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谱写着一曲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行进曲。

聚力网格 谱写基层治理新篇章

行走在郑州市金水区的大道上,能明显感觉到老城区的“颜值”和“内涵”齐在线,这里正在以全新的姿态实现“逆生长”。和城市“颜值”一起增长的,还有这里的“实力”。去年,金水区地区生产总值(GDP)净增长126亿元,占郑州市增量的1/5,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058亿元,GDP六年翻一番,在全省各区中率先迈入“两千亿元俱乐部”,实现历史性跨越。(下转二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