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全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室 开设率年底将达100%
直播购物不被“秒杀”诱惑 在外就餐防止“低价高收”
小心,别掉进 “粉红色”陷阱
全市消协组织去年 受理投诉8605件
郑州西安“千里慧眼” “把脉共治”校园食安
纵深融合 协同发展
开启专科联盟新蓝海
这些道路病害现象5月底前将排查整治完毕
公交车长暖心守 “特殊”男孩平安归家
郑州人才公寓开展 “青年租房节”活动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小心,别掉进 “粉红色”陷阱

“三八”国际妇女节刚过,又一轮女性消费“席卷”。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粉红税”在女性消费市场中并不罕见,然而,有人愿意为“粉红税”买单,也有人并不知道自己不知不觉陷入了“粉红陷阱”。

在人民路一家商场里,记者发现,有关“粉红税”的现象,并不罕见。同一款匡威帆布鞋,芭比粉或蔷薇粉款比黑色款价格贵几十元不等。同一款鼠标,粉色的标价也比黑色贵上十元。不仅在线下,翻看网上购物平台,因“貌美”而“价高”的现象也时常出现——粉色的瑜伽垫、行李箱、键盘等产品比同类型黑灰色价格偏贵。

记者随机采访了数十位身边女性消费者,有关“粉红税”,大多数人表示“首次听到”“不太清楚”“有听说过,但具体不太了解”。也有人表示:“虽然是同样型号的杯子,粉红色的比黑色的贵,但是因为好看,所以我可以接受。”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财政税务学院张迪博士告诉记者,商家根据性别对产品和服务实行差别定价,即目标客户群是女性的产品标价,比目标客户群是男性的品质相同的产品标价要高。这种在同一类商品或服务上,女性比男性多付的价格被称为“粉红税”(Pink Tax)。

张迪说,“粉红税”的出现是由多种因素交织而成,其中既包括市场机制,也反映了社会对于性别角色和期望的认知和偏见。这些因素造成文化观念、产品差异及市场定位和需求的不同,如厂商或商家针对女性市场的需求有意识地设定更高的价格,女性产品可能会在设计、包装、成分等方面与男性产品有所不同,这些差异被用来证明女性产品的“特殊性”,女性消费者为相关产品和服务支付更高的费用。

怎样识别自己落入“粉红税”陷阱呢?张迪提醒消费者,应该有权选择适合自己需求和预算的产品或服务,而不应受到性别歧视定价的影响。在“她经济”日益崛起的今天,更应该对“粉红税”现象进行关注和反思,“女性专用”的优惠特权不能成为价格歧视的“筹码”,理应回归产品的本质和功能,女性消费者不应该为商家的营销策略和社会期待而强行买单。 本报记者 刘盼盼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