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举行
清明如何祭扫英烈 这份指南请您收好
广州文旅推介会走进郑州
清明节假期汽车票开售
花开成海! 10万余株郁金香待君赏
渣土车遗撒被查处
夜游嵩山定制客运 文旅专线今起发车
鱼儿住进“蒙古包”
交警集中整治摩托车 上高架交通违法行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探访水产养殖新模式——
鱼儿住进“蒙古包”
养殖基地里的“蒙古包”

本报讯(记者 赵冬 文/图)用十分之一的“占地面积”,“节地”而不“减产”;相同养殖面积下,产量是以前的6倍——3月27日,记者跟随郑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来到中牟县官渡镇的水产养殖基地,探访水产养殖的新模式。

在这里,他们把新的水产养殖模式叫作“168模式”——就是以1个漏斗型池塘循环水高效养殖系统,集成漏斗设计、尾水集排、水质调控、穹顶控温、生态循环、智能管理6项技术,具有节水、节地、降本、简单、灵活、高效、安全、质优8大优点。

“168模式”在产业上表现如何?

进入养殖基地,一个个形如“蒙古包”的设施格外吸引人的视线,这些“蒙古包”就是鱼儿们的家。进入“蒙古包”内,就是养鱼的池塘。

“该池塘呈漏斗形状,改变了传统池塘形状结构,通过动力涡旋,在中间形成一个旋涡,类似‘抽水马桶’,及时将养殖过程中池塘内的残饵、粪便等污物带入池底排水口,利用水压差将污物排出池塘,移除率达到80%。池塘外边是莲藕池,带着污物的水排出池塘外会进入莲藕池,充作莲藕生长的养料,这些莲藕也会产生效益,让养殖户多了一份收入。”郑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水产站副站长刘猛告诉记者。

“基地大概有300多亩地,34个棚,主要养殖的是鲈鱼,以前的土塘一个要十来亩地,现在每个池塘占地不足一亩,但是产量和占地十来亩的土塘差不多,一个池子一年产量在16000斤左右,相同养殖面积提高产量6倍以上。棚子可以控温,冬暖夏凉,让池塘的温度常年保持恒温26℃,更适合鱼类的生长。另外,池塘随着污物的排除,让鱼始终生活在一个相对干净的环境,让食用者更放心。这些棚子拆除以后,土地可以立刻恢复原始状态,不影响耕地的使用,没有二次污染,这些都是水产养殖新模式最明显的好处。”养殖基地负责人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