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田莎)生老病死,乃是人生常态。郑州如何守护生命最后一程?在深入推进殡葬改革的同时,如何把群众的“身后事”办得有质量、有温度?在清明节前夕,记者来到郑州市殡葬事务服务中心进行相关采访。
郑州殡葬事务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2021年起,基本殡葬服务项目由原来的减免4项增加到6项,从遗体的接运、存放、火化到卫生防(腐)护用品的使用,再到骨灰盒的提供和骨灰存放,补助实现了流程全覆盖。这意味着,若没有延伸服务的要求,不花一分钱就能为逝者办好 “身后事”。
记者了解到,为了推进节地生态安葬工作的开展,市民政局、市财政局于2020年下发《关于落实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机制的通知》,符合要求的,每具骨灰可获得1000元补贴。2008年郑州首届公益树葬在河南福寿园举办,如今,在公益树葬的示范效应带动下,郑州的多家墓园加入开发推广节地生态葬的行列中来,相继推出公益花坛葬、公益林葬等多种节地生态葬式。
此外,郑州市殡葬事务服务还加强了信息化建设,于去年2月上线了微信小程序预约系统。丧属随时可上传信息至小程序,殡葬服务全过程实现透明化、公开化,家属可随时看到办事流程。
郑州市殡葬事务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原郑州市殡仪馆的二期项目正在建设中,届时,将有科技赋能,让殡葬服务更加便民。
从凸显殡葬服务的公益属性到大力推广节地生态葬,从“身后事”的办理延伸到线上到今后的科技赋能……郑州用一项项殡葬惠民政策,全力守护生命最后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