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清明,清明
春天来了(组诗)
种树春天里
江南春色图(国画) 沈钊昌
《当代台湾人文学术九讲》:透视台湾人文嬗变
立春(外一首)
天水麻辣烫及甘谷伯约
古体新韵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清明,清明

♣ 李学然

清明节,序于仲春与暮春之交,正是草木萌生之际,所以又被称为“踏青节”。清明节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却因其与祭祖扫墓关联,遂成为中华传统节日之一。

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是共同的主调。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都是有故事的,清明节也不例外。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重耳又累又饿,无力再走,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重耳喝。后来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的,感动得流下了眼泪。19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晋文公重赏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仅没向他讨赏,反而带着老母亲悄悄地隐居于绵山。晋文公听说后,忆及旧情,亲自带人去绵山寻找介子推 ,可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烧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其实,清明节的名称与介子推并不一定有关,但与此时天气物候的特点肯定有关。《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的名称,应源于此,不过,清明节大多数地方都有在门前插杨柳的习俗,这习俗也许真的与介子推有关吧。清明成为节日后,就不再只是单纯的节气符号,它更是一种文化。关于清明的古诗词也特别多,最有名的当推唐代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其他如北宋黄庭坚的“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王禹的“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等也很有名。

我的家乡给逝去的亲人上坟,不在清明当天,而在清明前十天之内,多择风和日丽的一天。记得儿时,上坟的当天,大人们拿着铁锨、挑着箢子,带着提前备好的纸钱、鞭炮,领着家里的孩子,很郑重地走向坟茔地,到了坟茔地,把纸钱、鞭炮放在逝去的亲人坟墓旁,然后大人就到坟茔地外寻一块草皮地,用铁锨取土铲草皮装进箢子里,再把它挑到坟墓处倒在坟墓上,这是给坟头培新土。孩子要么在一旁玩耍,要么帮忙给坟墓贴新鲜的草皮,贴草皮主要是防止新土的流失,也还有美观尽心的意思在其中。培完新土,大人还会用铁锨把坟墓四周铲一铲,清理干净,一切妥当后,大人就跪下烧纸钱,纸钱快烧完时,大人会先磕个头起来,然后让孩子们也依次跪下磕头。烧纸磕头时,可以许愿,态度要严肃。烧完纸钱后,孩子就抢着放鞭炮,放完鞭炮,上坟的仪式也就完成了。

我们这儿上坟不摆祭品,至少从我记事起,就没见过有谁上坟摆祭品,这一点,估计与山村曾经的贫穷有关,贫穷,一切礼节就会从简。清明的当天,如果坟茔地里还有没培土的坟墓,就会有人主动给这坟墓培培土,甚至还会烧上一把纸。这样的坟墓,俗称“孤坟”,要么是没了后人的坟,要么是过于久远已弄不清传人的坟。清明上孤坟,最能体现家乡人朴素平等的情怀。

清明上坟,是一种缅怀先人的仪式,是仪式,就有一定的禁忌。我知道的禁忌有:一是不能在坟墓上乱动土。坟墓上的泥土和石头,只能增加,不宜减掉,随便在坟墓上动土,会露了地气。二是上坟的时间要在上午,下午不能上坟。上午阳气盛,坟地的阴气弱,对上坟人尤其是孩子有利,不会撞上“不干净”的东西。三是不要穿大红大绿的衣服。特别是给逝去没满三年的亲人上坟,衣服穿得鲜艳了,显得不敬,也和孝的传统有悖。四是在坟地不能乱踩别人家的坟头。踩别人家的坟头,这不仅是对亡者的不敬,也是对其后人的不尊重,容易引起口角之争。五是要等纸张烧尽火灭、炮声停后上坟人才能离开坟墓。在坟墓前多停留一会儿,不仅是为了缅怀逝去的亲人,还有更现实的意义,有利于防止火灾的发生。六是不要在坟地里嬉笑打闹。上坟的时候嬉笑打闹,按老一辈的说法,会惊动先人,对自己会不利。这说法虽没科学性,但有警戒的意思:上坟时要庄重。这些禁忌,归根结底,是对逝去亲人的一种礼敬,是教育后辈晚生不忘敬老。如今,知道这些禁忌的人不多,但人们在上坟时常自觉不自觉地都在遵守着这些禁忌。

对农村人来说,清明节这天,最忌讳的是刮风下雨。有农谚云:“清明刮了坟头土,沥沥拉拉四五十。”或云:“清明刮了坟头土,庄稼汉一年白受苦。”是说清明节这一天如果刮起大风,天就会不断地下雨,一直下个四五十天。四五十天虽是一个虚数,但下雨的日子肯定有很长时间,而不一定是这么长。为什么清明时人们会怕刮风下雨呢?听我父亲说,因为这个时节,小麦正拔节、孕穗、扬花、传粉、灌浆、结籽,需要充足的阳光。大风大雨不仅会刮倒小麦,而且雨水会冲洗花粉,造成小麦受粉难,产量低。

清明节如今是法定的节日,这是对传统的继承与尊重。在清明之前,我会如往年一样,回老家的坟山给逝去的亲人上坟。在有生之年,除非身体原因,不管是什么俗事,都挡不住我回老家上坟、扫墓的步伐。给逝去的亲人祭扫,不只是内心情感的需要,也是灵魂的一次净化。“纵使千年铁门槛,终需一个土馒头。”抚摸着坟头的泥土,它会让我们更觉得人生的短暂,唯其短暂,才要更加珍惜,才要少些贪欲,多一点淡泊。清明,清明,岁有清明,人也要有一份清明。多一份清明,就会多一份坦然。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