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清明,清明
春天来了(组诗)
种树春天里
江南春色图(国画) 沈钊昌
《当代台湾人文学术九讲》:透视台湾人文嬗变
立春(外一首)
天水麻辣烫及甘谷伯约
古体新韵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当代台湾人文学术九讲》:透视台湾人文嬗变

♣ 文 景

台湾地区的人文学术无疑是整个中国人文学术发展过程中的一环。但大陆学术界对台湾社会思潮以及人文学术的研究,大多集中在1980年代以后的30年,并且大多侧重政治思潮和文学流变,对于人文学术的整体性考察,则多有不足,而对此前的30年,则着墨更少。

从1990年代中后期开始,华东师范大学王东教授得以频繁赴台从事学术访问与合作研究,短则几天或数周,长则一个学期。在台湾期间,除了例定的教学活动、学术演讲以及偶尔的师友小聚之外,沉浸于各大图书馆对文史哲及社科领域的漫读,促使王东教授萌生出写作一本台湾现当代学术思想史的想法。胡逢祥教授则是自1990年代中期开始,关注台港地区的学术发展史,并发表多篇探讨台港地区史学的专题论文。由此,历经两位教授对台湾学术思想史、战后台湾社会思潮与人文学术的重点研究,吸收李远涛教授与陈勇教授的相关成果,《当代台湾人文学术九讲(1950—2010)》得以完稿。

作者与台湾学术界知名学者、高校学生的交流经历,对台湾地区档案文献的广泛阅读,对各地学术研究成果的参考与吸收,加上多年的学术研究积淀、坚定的本位意识与敏锐的问题意识,使得该书在内容可靠、材料贴切的同时,脉络清晰、文字流畅、思路明确,可读性很高。

20世纪下半叶的台湾,是当代中国一个地方意义上的区域样本,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中国现代化的实验室”。要真正读懂台湾的战后发展历程,读懂其现实处境与理念诉求,既需要我们在整体上把握社会思潮的脉络与交叠,也需要确切体会人文学术理念在具体时刻的微言与低音。《当代台湾人文学术九讲》的出版,为大陆读者更审慎地认识台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