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国际古迹遗址日:感受千年商都遗址的脉动
“考古人讲考古” 聚焦大河村遗址
小学生走进大河村遗址
河南队重整旗鼓剑指首胜
穿汉服 探遗址
古荥:寻访铁骨汉风·领略汉家文化
郑州九中两支足球队将 出征国际青少年锦标赛
《妈妈咪呀!》将首次登陆郑州
皇马拜仁进军欧冠四强
羽坛“四天王”齐聚埃菲尔铁塔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古荥:寻访铁骨汉风·领略汉家文化

本报讯(记者 左丽慧 通讯员 王羿)为引导公众增进古迹遗址了解,提升古迹遗址保护意识,激发古迹遗址保护责任感,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博物馆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活动方略,充分抓住自身作为国内唯一专业冶铁遗址类博物馆这一特殊优势,于4月18日举办了“寻访铁骨汉风,领略汉家文化”4·18“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活动。

上午9点,700余名中学生准时到达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博物馆。在讲解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通过现场问答互动的形式,对汉代领先世界的冶铁工艺和古人有趣的生活习俗有了初步了解,内心对今天的参观之旅也更加充满期待。

在展厅内,同学们将自己带入“冶铁工匠”的角色,从原料准备、竖炉冶铁到模范制作、锻造成器 ,同学们跟随讲解员的脚步沉浸式参与其中。穿越历史2000年,化身西汉能工巧匠,以巧手锻造精美铁器。

展厅参观结束后,同学们来到了打卡盖章处,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大家排好队。“铁六角承”“铁犁铧”“河一铭文”……一枚枚以文物为原型的文物印章映入眼帘,同学们将提前准备的研学手册打开,迫不及待要把古荥馆的遗址特色和标志文物以文创印章的方式带回家,形成专属的研学记忆,解锁博物馆研学的新乐趣。

18日下午,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博物馆一行人员来到郑州市惠济五中毓秀校区,给现场的同学们带来一场生动的研学课堂——《生活在汉代·农耕劳作忙》。通过系统展示汉代农业生产过程,传递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农耕文化,增进同学们对周边古迹遗址的了解认知。

讲座中,古荥馆讲解老师从汉代农业政策为切入点,引导同学们深入了解这一时期农业文明大发展的社会背景;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发掘出土的西汉时期铁器农具文物,带领大家把目光从历史投射到现实,充分认识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底蕴,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讲座后的“有奖问答”环节更是把研学课堂推向高潮。“汉高祖刘邦的餐桌上有什么?”“汉武帝刘彻能吃到什么水果?”……同学们争相举手,积极参与回答,在一阵阵欢呼声中获得了香梨、橘子、大葱、黄瓜等果蔬和一系列文创产品。80分钟的课堂悄然结束,大家仍觉得意犹未尽。

古迹遗址既是探寻历史沧桑的专属印记,也是凝聚文化认同的启明灯塔。本次4·18“国际古迹遗址日”,古荥馆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特殊优势,增长了公众对周边文化遗产的认识度,提高了公众对古迹遗址保护的责任感。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