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世界读书日·阅读与人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在“北中原”深情地“闲逛荡”
藏书者的苦恼
让阅读滋养心灵
阅古论今(国画) 王学俊
旧书如老友
荐书架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在“北中原”深情地“闲逛荡”

♣ 陈泽来

冯杰打小生活在河南滑县、长垣一带,在他的记忆深处,曾经逃过课、卖过菜、种过地、做过银行小职员,终于有一天,这个“北中原”的乡下少年,造就了一段中国文学界的草根传奇。

有人说冯杰是诗、书、画三栖作家,数十年来,且雅且俗、亦庄亦谐、至真至趣的冯杰左手书画右手诗文,在纸笔间闲庭信步。他曾斩获台北文学奖、屈原诗奖,三夺《联合报》文学奖、《中国时报》文学奖,四摘“梁实秋文学奖”等重要文学奖项,被台湾文坛称为“获得台湾文学奖项最多的大陆作家”。因冯杰出版有《丈量黑夜的方式》《泥花散帖》《捻字为香》《九片之瓦》《北中原》《怼画录》《闲逛荡》等散文集近二十部,很多读者都将其定性为散文作家,冯杰却不以为然,他在多个场合都特意强调,自己其实是一名资深诗人。

冯杰新作《闲逛荡——东京开封府生活手册》,取材于历史与当下,是中原怪才冯杰对张择端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之细节的个性化解读,专为天下“闲逛荡之人”营造一种新鲜奇妙的化学反应。作家以对《清明上河图》衣食住行玩乐的无厘头解读开始,脑洞大开的文图引你步入宋朝的烟火人间:骆驼驴子的铃声蹄声徐徐传来,贩夫走卒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沿街店铺的美食味氤氲蒸腾,宋代女子的脂粉香飘然而至……冯杰积十余年之功,完成了“一部文图并茂的另类奇书”。畅游其间,插科打诨的图文带你在不同的时空穿梭腾挪,市井百态、人情冷暖、民风世俗,彼此异相又今昔相映。这是一部关于《清明上河图》文字的“化学变化”,是宋朝和当代的隔空对话集,是一场当代人和宋朝人面对面的生活交流会,是一册历史和当下零距离接触的对话记,是一本新旧共同享受生活趣味的随身卷子,甚至是一小部社会文艺新闻八卦汇集。这里有出乎意料的幽默,有不合情理的情思,有吊诡出格的表达,有暗带禅机的调侃,有突兀牵强,有言不及义,有不损人只利己的嘲讽,有对生活的无奈与妥协。

冯杰写《闲逛荡》之前,看过很多关于《清明上河图》的资料书,以专业美术类为多,还看过多位画家临摹的《清明上河图》,最好的当然是故宫博物院藏的那张。冯杰经常把《清明上河图》当成一部长篇小说来欣赏,偶尔也看《东京梦华录》。有一天突发奇想,这一文一画难道不能贯穿吗?正是由于内心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就有了这部《闲逛荡》。《闲逛荡》更多地进入民间生活,冯杰对北中原的生活极为了解,把历史典故、民间智慧运用到作品中,那种在土坷垃里生出来的幽默每每让人忍俊不禁。

冯杰一向为人低调,但他的《闲逛荡》写得大胆幽默——竟然把苏东坡请出来给自己的作品集作序,这是散文创作的突破性尝试。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李佩甫认为,在创作上讲究文无定法,冯杰的这部书写得极其随意、放肆,这给人带来极大的愉悦感受。

《闲逛荡》从体裁到题材不好归类,接近河南的“大杂烩”“胡辣汤”。有评论家说全书貌似一本正经,实际上在说不正经的事。《闲逛荡》更像是一本让评论家无处下嘴的“刺猬书”,编者称它是一本让人分类困难的“蝙蝠书”。因为该书出版后,各类榜单推荐中把它归类为:散文随笔类、艺术类、生活类、美术类、旅行类,最为惊艳的是,京东图书平台评选年度优秀图书时,居然将《闲逛荡》一书归入了“小说类”,还郑重其事地颁发了一张“小说类好书奖”。

2024年4月20日,郑州大学文学院河南文艺评论基地联合河南省小说研究会、河南省中原文化研究中心,在郑州大学二月河文学艺术研究中心,为冯杰的新书《闲逛荡》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讨会。来自北京、新疆、河南各地的二十余位大学教授和评论家参与了这次研讨会。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丛治辰觉得,在中国传统的文类当中,所有的文都是可以叫作散文。散文天然的就应该是《闲逛荡》里面这样的一种状态。文字在如今这个日益坚硬的社会,让人感觉有趣非常重要。趣味分很多种,现实主义有现实主义的有趣,现代主义有现代主义的有趣,但归根结底这个有趣要落实到文字当中,在文字当中渗透出这种本真的趣味。冯杰对于雅和俗的认识别出心裁,他向来不吝于表现自己俗人的一面,而且刻意表现自己俗人的那一面,不是沽名钓誉式地展示名士范儿,而是真心实意地喜欢所谓俗的部分。

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张凡认为,作家冯杰因循着自身经历过的独特生命体验和富有时代印记的历史过程,在追根溯源的哲思和诗意空间的建构中,逐步激活了在现代城市文明光芒下暗淡褪色的乡土记忆,将变旧变老以至于模糊不清的乡村历史记忆、家族血缘记忆、自然人文记忆和文化审美记忆通通梳理、熔炼、涂抹、装点成了散文集中的一行行文字和一幅幅图画。像冯杰所说,他在“种植文学的小农作物”,虽产量少,却也是文学田埂或空隙中的点缀,他不追求如小麦、玉米这类主要农作物般厚重和有力量的文学,而是以独树一帜的风格坚守艺术的园地。

著名作家、原河南省作协副主席墨白认为,《闲逛荡》的叙事语言大致有几个特点,第一是幽默,自嘲式的幽默。第二是行文充满了智慧,他的叙事语言包含了大量民间的、风俗的冷知识,这种冷知识有时候是虚构的知识,但似乎又合情合理,这无疑是一种创造。

中国当代文学学会理事、河南省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樊洛平很动情地说,冯杰笔下的“北中原”,既是真实可信的乡村记忆,又是梦幻想象的文学地理景观。那个叫作故乡的地方,不仅是他的人生出发点和情感归宿,更是孕育了一个作家成长的摇篮。“北中原”的乡土样貌,从农本庄稼、植物花草到飞鸟鱼虫、家禽走兽,从乡村口语到传统礼俗,从民间百态到世间万物,天上地下,古往今来,在冯杰有生活、有情趣、有历史、有故事、有人物、有风俗、有画面的描绘中,尽显乡村样貌和语言方式的原生态,画龙点睛般地凸显时代变迁的风雨轨迹,并沉淀出人生经验和艺术品位的哲理深度。冯杰虽然没有正面去写历史的曲折和顿挫,但由祖辈记忆和述说引出的历史片段,又使北中原乡土的样貌有了丰富而深刻的层次,如同大树的年轮,经风沐雨,历史般地站立在那里。

冯杰小时候很崇拜沈从文先生,成年后还专门到湘西凤凰游走。沈从文一辈子专注写“湘西”,冯杰深受启发,陆续在诗里、文章里制造了一个文学地理符号——“北中原”,围绕这一个文学筐开始去编织。河南地理上没有“北中原”这个概念,只有“中原”这个泛称,包括北方数省。在冯杰的概念里,“北中原”就是一块文学自留地,是自己从小生活的滑县、长垣,再延伸到新乡、安阳等豫北这一带。“北中原”属于冯杰文学上的地理图,他经常在里面放牧词语,播种故事。这次闲逛荡到开封是“北中原”领域的延伸扩张,但对冯杰而言,文学的出发地和归属地都是故乡,一个作家丰厚的创作土壤,就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所能写好的也许只能是脚下这一块中原厚土。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