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省公安厅有组织犯罪侦查总队 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
以青春之力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3年度全市消防工作 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获表彰
惠济区政府与葛洲坝 三峡建设公司签约
“豫红博爱家园”公益项目上线
二七区吹响备汛“集结号”
综合检修夯实电网根基 为夏季用电高峰提供保障
假期不停工 加快项目建设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以青春之力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本报记者 杨柳 刘盼盼

奋斗是青春的底色,是青年人的本色。青年敢于担负时代交予的重任,志存高远,开拓进取,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篇章。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奋斗故事,聆听他们的追梦心得,以此激励自己的奋斗信心。广大青年更要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无畏克服追梦之路上的阻力,以“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坚定信心迎接奋斗路程中的挑战,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好学之心充实自身,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贡献青春智慧。

攻克技术关卡 以实干推动创新解决“卡脖子”难题

——访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氨基酸研究室副主任郑付伟

“早上进实验室架上三口瓶,放入溶剂和药品,在油浴锅里投上反应,用仪器定时定点跟踪反应进程,晚上操作结束进行反应后处理。”这是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氨基酸研究室副主任郑付伟的上班日常,专注于精细化工品研究,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

“‘医药中间体’是我公关时间最长的研究,前后跟踪大约有两年。当时根据相关文献进行实验的收率度很低,实际做不出来。我从类似实验中寻找灵感,大胆创新尝试换个方法,重新设计路线,不断优化。”郑付伟介绍,从实验室小试到百公斤级中试再到吨级工业试生产,进而投入量产,从“卡脖子”到“反卡脖子”,回看这一路程很艰辛但也特别骄傲。

“实干”是采访中郑付伟提到最多的词,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研究方向更偏向实干、实用,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难题,这也是吸引郑付伟从高校离职回郑发展的重要原因。

精细化工产品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是最终目的。“改性聚乙烯醇是作用于特种纸张粘贴的胶黏剂,这个化工产品之前是国外垄断,我们受制于他人。”后来郑付伟及其团队拿着产品一步步攻关,研究结构特点,创新思维改换新路线,重新设计合成工艺。“最终我们的研究产品比国外的性能更好,不再依赖国外进口。”

创新前提是工作积累,先实干再创新,先积累经验再大胆尝试。郑付伟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认为新质生产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技术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通过运用新成果、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新发展阶段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奋斗青年也应该在脚踏实地工作的同时多了解大数据资源对科研工作的促进作用。利用人工智能筛分数据,然后再用自己的经验去判断数据的可靠性,能够更快的在科研上取得突破。

做数据的搬运工 让用户少跑腿

——访数字郑州科技有限公司数据中心大数据工程师郑丹辉

“青年人应怀揣少年心、不负少年头,岳飞的一生定格于39岁,但他尽忠报国的满腔热情,永远激励着后代有为青年。如今正逢祖国盛世,当代青年要具有乐观好学、务实敢为、同心同行的品质,为国家发展、社会需要多做贡献。干事创业要勇挑大梁、勇闯新路,多读书、向前进,一定会看到希望。”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数字郑州科技有限公司数据中心大数据工程师郑丹辉寄语青年,鼓励他们践行青春梦想。

他积极开展数字城市数据治理、企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技术研发,“简单来讲,做数据的搬运工,让数据多跑路、用户少跑腿,用大数据提升政府及企业治理效能。”郑丹辉说道。

谈起为什么选择在郑州工作,郑丹辉直言“家在河南,郑州在科创方面发展空间大,并且有浓厚的人文底蕴。”在他看来,郑州在助力青年成长成才方面有独特的优势,“火车拉来的城市正将流量变留量,历史文化名城塑造青年人文情怀,软件名城带给青年科创发展机遇。”

他和同事互相激励,克服前进路上的困难,支撑了数字抗疫技术研发,研发批流一体数仓技术,实现核酸检测结果实时同步郑好办、豫事办服务公众查询。提升了市民最快查询服务体验的同时,用最短时间攻克了难题。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郑丹辉结合工作实际对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关键点之一是科技创新,在自己工作中,需要应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挑战,带来的不仅是工作理念的变革,同时也是对未来的布局。2024年我国数字经济持续加快发展,数据要素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显得愈发重要,青年要把握时代机遇,在人工智能、数据要素、数字基建、软件产业等领域,应对新质生产力对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发展需要,学习掌握新技术,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勇攀科学高峰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算力支撑

——访郑州大学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副教授陈强

在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一个个高性能计算机柜提供的澎湃算力,支撑着一个个应用场景高效运转。“作为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的一名科研人员,在取得成绩的奋斗过程中,能实现自我的学术价值,还能为人类科技大厦增添一砖一瓦,备感荣幸。”陈强现任郑州大学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副教授,曾获2022年度郑州市青年五四奖章。

陈强的研究方向为计算物理,主要研究先进模拟算法并利用超级计算机对极端条件下的物理现象进行超大规模数值模拟。他参与了中国科大主导的“聚变堆全装置动理学等离子体演化模拟”的研究,通过多家单位十余位学者的通力合作,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对 EAST 和 CFETR 等先进 Tokamak 核聚变反应堆的全装置保结构动理学等离子体演化模拟,成果入围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国际最高学术奖项ACM Gordon Bell Prize的Finalist提名,并获中国超算年度最佳应用奖。

“保结构性质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数值模拟算法的主要创新。这种算法考虑了物理系统本身的动力学几何结构和规范不变性。与传统数值模拟算法相比具有长时间稳定守恒的优势。”陈强解释道,我们的联合团队首次实现了对典型聚变堆的全装置等离子体动理学演化模拟,能够为国家在聚变能开发领域保持领先地位提供理论支撑。

以超级计算机为代表的先进计算技术作为前沿科技与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基础算力,有助于推动各个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陈强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作为新质算力的代表,引领了信息科学的前沿发展。超算、智算和量算的“三算融合”发展,将推动未来计算科学的革命与信息产业的整体变革,对打造以算力为基盘的新质生产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各个领域之间的交叉融合越来越普遍,陈强表示,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青年要注重培养自己的跨界融合能力,具备跨学科的视野和思维方式,推动技术变革和创新,推动各个领域的深度融合以及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跨界融合能力的青年人才,共同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国家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克服艰难险阻 以技术推动家乡发展

——访巩义市泛锐熠辉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姚栋嘉

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青年人为实现个人理想可以到更广阔的天地去,寻求更大的人生舞台,也可以学成后用知识和汗水建设家乡,何尝不是实现崇高的人生理想?“如果能在实现个人目标和价值的过程中,对家乡建设贡献力量,也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巩义市泛锐熠辉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姚栋嘉说。

2015年姚栋嘉带领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团队来巩义创业,成立了巩义市泛锐熠辉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初到巩义之时,他们克服了艰苦的生活条件,睡大通铺,用棉花被抵御没有暖气的寒冬,坚守着自己的工作岗位。正应了姚栋嘉那句话:“这是为了完成我们自己的梦想,所以大家不会觉得苦。”为帮助改善团队研发条件,巩义市政府提供相应的补贴支撑和帮扶项目,还在企业资金短缺时帮助协调、担保银行贷款,帮助企业申请建立了河南省轻质复合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和郑州市陶瓷基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姚栋嘉团队成功攻克多项火炬燃烧难题,将自主研发的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顶端耐高温部件中,并将2700件产品保质保量提前交付。2022年8月,经过巩义及郑州市、河南省的申报,泛锐熠辉被成功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泛锐熠辉在掌握核心技术力量的基础上,让技术人员直接深入到客户的实验室去,更快速精准地捕捉客户的产品需求。博士技术人员利用专业知识抓住市场需求背后的技术瓶颈,将问题反馈给研发团队。研发团队将需要物理、数学等底层逻辑解决的问题转化成科学问题,与高校合作解决,再反哺工程实践。由此供需两端形成了稳定连接的关系,学、研、产、用之间也建立了及时有效的连通。

在姚栋嘉的带领下,融合博士团队近十年的研发成果,公司相继建成年产5万立方米的气凝胶复合材料产线、年产1吨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生产线、年产5000件CVD-SiC涂层石墨基座产线。

姚栋嘉参与承担了河南省第一批国防科技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攻关重点项目,中央引导地方专项资金项目,承担了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等省级科技攻关项目,真正践行将力量奉献于国家需要和技术发展。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