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国内 上一版3  4下一版
动能释放 活力彰显
乌云其木格同志遗体在京火化
2025年末全国重症医学 床位力争达到15张/10万人
我国科学家发现世界最大恐爪龙类足迹
全国妇联开展“我给妈妈 送束花”公益传播活动
我国将规范长护险失能 等级评估机构定点管理
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 光子的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态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川陕哲罗鲑全人工繁殖成功
2024年“数据要素×” 大赛即将启动
花莲近海再现地震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 光子的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态

据新华社北京5月6日电(记者 张泉)记者6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团队利用“自底而上”的量子模拟方法,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光子的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态,为高效开展更多、更新奇的量子物态研究提供了新路径。相关成果已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发表。

据介绍,霍尔效应是指当电流通过置于磁场中的材料时,电子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在材料内部产生垂直于电流和磁场方向的电压,该效应被广泛应用于电磁感测领域。反常霍尔效应则是指无须外部磁场的情况下观测到相关效应。量子霍尔效应是量子力学版本的霍尔效应,需要在低温强磁场的极端条件下才可被观察到。

“量子霍尔效应根据电子间相互作用方式的不同,分为整数量子霍尔效应和分数量子霍尔效应。”潘建伟说,其中,分数量子霍尔态展现出非平庸的多体纠缠,具有重要的观测研究价值,多年来受到学术界高度关注。此项研究中,团队利用“自底而上”的方式,基于自主研发的超导高非简谐性光学谐振器阵列,实现了光子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并进一步在此系统中构建出作用于光子的等效磁场以构造人工规范场,从而实现了光子的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态,为开展量子领域相关研究提供了优质的研究平台,有望助力推进“第二次量子革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陆朝阳介绍,传统的量子霍尔效应实验研究采用“自顶而下”方式,即利用特定材料已有的结构和性质制备量子霍尔态。“自底而上”方式则是利用人工搭建的量子系统开展相关研究,由于结构清晰、灵活可控,这种方式无须极强外磁场等严苛的实验条件,且能实现对高集成度量子系统微观性质的全面测量和可控利用。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