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相向而行的力量
专家学者聚郑 畅谈“她经济”
省市举行防灾 减灾宣传活动
@郑州市民 请收好这份“安全锦囊”
我市部署医疗服务 价格专项检查工作
政企联合 开展消防应急培训演练
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提升自救互救能力
山东荣成文旅 推介走进郑州
抓好火灾警示教育 筑牢消防安全防线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市民 请收好这份“安全锦囊”

本报记者 李娜 陶然

5月12日是全国第16个防灾减灾日。今年防灾减灾日主题为“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那么,居家日常生活有哪些防灾减灾需要注意的事项?又该怎样防灾减灾?这里有一份“安全知识锦囊”,请您收好。

灾难来临不惧怕 听听专家来支招

首先是极端恶劣天气。郑州市气象局气象科技服务中心主任戴瑛在此提醒大家:“大雾天气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必须外出一定要戴上口罩,外出回来后应该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早晨一般是雾最浓的时候,出门要避免在雾中长时间跑动,容易出现头晕、恶心、乏力等症状。日常饮食要注意清淡,少食刺激性食物。如有不适,可以预防性地服用一些感冒冲剂或含片。”

针对雷雨多发季,戴瑛表示,雷电交加时,勿用手机、电话。发生雷电时。要关闭电视机、电脑。在野外遇到雷雨,要避开高楼、电线杆、大树。低洼地区房屋门口应放置挡水板或堆砌土坎,及时检查室外排水管道设施,保持排水通畅。如果没有合适避雷处,可以降低重心,蹲下、手放膝盖、身体前屈。若在户外,不要把车停在空地或高地、树下。

“还有像大风、冰雹这样的极端恶劣天气,通常出现于春、夏、秋等季节的中午到傍晚时段。”戴瑛告诉大家,在风雹多发季节,关注天气,提前做好防雹准备,减少损失。减少外出,不在广告牌、电线下逗留;关闭连接室外的煤气、天然气阀门。注意防御风雹天气伴随的雷电灾害。在多雹灾地区降雹季节,农民下地应随身携带防雹工具,如竹篮、柳条筐、背篓等或及时躲到坚固遮蔽物下。

再来看针对地震。“如果在室内,若在一二层,我们首先要跑到空旷的地方,防止石块、玻璃、吊灯等高空坠物。若是三层以上高层,应该因地制宜躲到卫生间、厨房此类小开间中,这样容易在坍塌过程中形成三角地带。再有,利用书包、枕头、靠垫、棉被等柔软的物体,护住头部,蹲到小开间的地方,比如说桌子、椅子、床铺下面,可以防止高空坠物砸伤。同时迅速断开液化气、电,防止泄漏,避免二次灾害。”郑州市防灾减灾中心二级调研员苏海敏介绍了一些实用的小常识。

如果在室外,比如开车,地震来了以后,首先要马上停车、离开车,寻找开阔的地方,不要躲在电线杆、楼房、围墙下,以免砸伤。包括在有坡度地方、高大建筑要避开滚石。

日常生活别大意

防火防水有办法

日常生活中也会出现一些危险。“溺水时,溺水人员的黄金救援时间只有3分钟。”惠济区消防救援大队张梦雪提醒大家,如果发现溺水者停止了呼吸,应该立即清除其口鼻中的泥沙、杂草、泡沫,保持呼吸道的畅通;而后用毛巾或是手绢包着溺水者的舌头,将其拉出,用夹子夹住舌头,以防缩回;迅速采取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吹完后,嘴和捏鼻子的手同时离开,接着用手压一下溺水者的胸部,以助呼吸。如此有规律地反复进行,直到溺水者的呼吸出现为止。人工呼吸通常每分钟向溺水者口内吹气20次左右。

针对火灾,张梦雪也给出建议,要保持冷静,如果火势较小,马上用水、衣物或者灭火器将其扑灭;如果火势较大,应立即拨打119。疏散逃生时,要从建筑物中尽量向下而不是向上逃生,同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减少吸入有害物质;不要乘坐电梯,可利用室内步行楼梯或者消防电梯;切勿盲目跳楼,要将自己充分暴露在容易被发现的地方,等待救援人员的救援。假如房间外着火,为防止火势蔓延,要把门关上,如果有条件的话,将门淋水,做一些防护隔热的措施。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