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场鉴古观今的书法琼筵
河南两个项目获提名
中国(郑州)金童象儿童 电影周启动作品征集
“市长杯”高中男子甲组郑州九中夺冠
男子拳击全锦赛河南拳手斩获2金
传承中医药谷道之术 创新中医药发展之路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场鉴古观今的书法琼筵
郑州这场中国书法界最高规格综合性展览吸引各地观众纷至沓来
热情的观众在美术馆流连忘返

正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展出的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河南展区)隶书、楷书展(进京作品除外)及全国名家邀请展将延期至6月17日的好消息令书法爱好者奔走相告,记者从郑州美术馆获悉,目前陆续有外地及本地观众赶往展厅观展。作为中国书法界最高规格的综合性展览,四年一届的“全国书法篆刻展览”备受关注。五一期间共有5.5万余人次来此打卡,目前客流人数近10万人次,喜欢书法篆刻的观众不要错过。

创新展陈方式 提升展览内涵

“此次书法国展河南展区展览堪称是古代经典与当今书法的完美融合,既有‘中原书风’的标志性展示,展现了河南的书法体系和辉煌历史,又能看到当代书法人的创作路径,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鉴古观今,产生一种对比、一种反省、一种深思,从而激发创新思维和创作模式。”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说,大展+研讨会+特展的展陈方式是本次活动的亮点,提升了展览的文化内涵,将成为中国书协以后的大展新模式。

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李昕对此次展览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无论从展陈方式还是从展品品质来看,河南展区的三个特展都十分出彩,与主展隶书楷书展相得益彰。“此次书法国展+特展的方式,就是一种学术拓展,体现了通过学术引领创作的导向。可以说,在以经典意识、时代立场走好我们当下的书法之路上,河南做了非常全面系统的梳理提炼,不仅使河南书法事业发展和书法队伍建设从中受益,更是在全国树立了榜样。”

规模大、等级高

切磋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

“规模大、等级高,本届展览注重临古涵养和个性表达,作品既有古人之气韵,也见个人之性情,为众多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观赏临创转化的绝佳机会。”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灿辉评价道。

来自中国香港的书家李星光说,观展后感到非常震撼,馆中展出的书法作品和碑刻拓片,无不诉说着中原书法的文化内蕴。“这场展览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值得借鉴之处有很多”。

“我创作的这幅作品取法唐代书法家虞世南,整篇1000多字,用了1个多月的时间来构思、打样、练习。此次来到河南也是为了在众多书家的作品中学习借鉴优点,为今后的创作拓宽思路。”来自河北的楷书入展作者杨东洋告诉记者,与他一道而来的还有好几名河北的书法家,“我们都不舍得走!这场展览是每一位书法创作者和爱好者千载难逢的观摩学习机会。”

河南省书法家协会顾问、河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赵振乾带领着书法系的学生来观摩学习了一天。他说:“对待国展要与古为徒、与今为友,用当下的社会文化环境,深入研读古代经典,把古老的艺术形式与当下的审美形式融合在一起。此次展览评选出的作品水平都非常高,且各有特色,我们组织学生参观学习,使他们认识到书法创作中自身的问题。”

此次第十三届书法国展期间,河南省书协沿用名家导览制度,还将书协各专委会成员也纳入进来,确保每天观展高峰期几乎每个展览都有专家讲解,讲解时还会穿插书法史、书法审美以及创作技巧和注意事项,让展出作品成为大家学习书法、欣赏书法的纽带。

激发广大观众

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以文化人,以书养人,书法涵养着人的心灵和情操。展厅内,观众三五成组在交流中对一幅幅作品进行欣赏学习。大量观众专程从外地赶来,表达“内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尊崇”。

“这场书法展览在郑州这样一座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举办,我觉得非常有意义。我一大早就过来了,没想到还有这么多市民都在排队等待入场,特别是还有很多年轻观众,这就是一种文化传承。”来自广东的书法爱好者坐了6个小时的高铁来到郑州,直接奔赴展览现场一睹为快。“今天收获很大!不仅看到了汉代碑刻原拓和等比例复制的‘嵩山汉三阙’,还看到了当代书家高水准的隶书、楷书作品。”

学习书法两年的陕西书法爱好者刘女士,由于工作繁忙,一直在线上报名学习书法。从汉碑开始学习,临过许多帖,但本次大展,极大地开阔了她的眼界。刘女士边走边看,不知不觉间已到闭馆时间:“还有这么多魏碑精品没来得及好好看,一天的时间不够用,我还得来一天。”

这是一场鉴古观今的对话,是中原大地上赓续几千年的书法遗风酝酿出的琼筵,以极强的时代色彩,碰撞、激发着中华儿女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本报记者 苏瑜 文 唐强 图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