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习近平将出席中国—阿拉伯国家
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
习近平复信阿联酋中文教学 “百校项目”学生代表
正是东方潮起时
导读
卢森堡货航在郑开启新航线
【厚文强工·问郑】系列报道
许衡: 修撰授时历 煌煌集大成
雪花啤酒: 这个行业“销冠”不简单
全力以赴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
为年度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夯实基础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厚 文】 遇 故 知
许衡: 修撰授时历 煌煌集大成
许衡出生地许岗村处处可见“他的印记” 本报记者 白韬 摄

本报记者 杨宜锦

岁值小满,新郑市辛店镇许岗村,麦田在阳光下泛着金黄色的光芒,一如815年前在这里出生并成长的“元朝一人”许衡,他的故事和传说在这里被津津乐道,他的精神历久弥新。

北京国子监中有一棵古槐树,据传是元代第一任国子监祭酒许衡所植,距今已有700多年。

许衡,字仲平,号鲁斋,于金卫绍王大安元年(宋宁宗嘉定二年、元太祖四年)四月初三(1209年5月8日)出生在新郑县城西阳缓里,祖籍怀庆路河内县沁北村人,后为避战乱,许衡父母才迁居到新郑。元初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学家,曾五次出仕,参与了元朝文化、历法、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为元朝的汉化和文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被誉为中国古代历法巅峰之作的《授时历》,就是在许衡的主持下修撰的。他更凭借理学成就,被明朝儒士尊为“朱子后一人”。

这样一位兼具理论和实践的卓越人物,就出生在郑州新郑。

在许岗村委斜对面,一块雍正二年的石碑上刻着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元朝一人”。拍照时正有村民经过,骄傲而热情地告诉记者:“这是纪念俺们先祖许衡的,俺村里的人大部分都是他的后代。”

新郑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刘伟鹏介绍,全村2100口人,其中1800余人都姓“许”,皆是许衡的后代。这个村也因许衡由“阳缓里”改名“许岗村”。

在乾隆四十一年编撰的《新郑县志》上,对于新郑市许衡祠堂有着这样的记述:“新郑县城西大隗山之左曰阳缓里,元鲁斋先生许文正公所生地也。”

在村子的最西头有片“阳缓林”,林里有座墓地,斑驳的石碑上写着“魏国公许通神道碑”。墓前,还留有当地小学生前来祭拜的痕迹。

村头的文化广场伫立一块醒目大石,上写着“许衡故里”以及许衡生平。村支书许小勇带着记者走进一个古院落,指着地上被覆盖的石碑说,此处是许衡祠堂旧址, (下转二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