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 为实现高水平科技
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潮澎湃入画图
我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全省2000多项活动 讲好“非遗保护故事”
“郑好帮”助企纾困为民解忧“零距离”
加强金融领域务实合作 携手实现互惠共赢发展
扎实做好“三夏”生产 加快推动重点项目建设
2024年全市“两癌”筛查启动
“郑州双世锦赛” 志愿者誓师出征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潮澎湃入画图
——中部地区五年发展新观察

新华社记者

开栏的话

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在中国地理版图上,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中部六省正奋发崛起,挺起中部“脊梁”。

中部地区以约占全国1/10的国土面积,承载了约1/4的人口数量,创造了约1/5的经济总量,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部地区发展。2019年5月、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主持召开座谈会,亲自擘画宏伟蓝图,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若干政策措施》,对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作出进一步谋划部署。

五年来,中部地区向“新”而行,因变而兴,破立之间闯出新路。如今,“大国粮仓”根基夯得更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低碳发展的底色更浓,协同发展之路越走越宽……一幅奋发崛起的壮美画卷正徐徐铺开。

聚焦中部地区过去5年发展历程,新华社即日起推出“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看区域·中部篇”行进式报道,全景展示中部地区这片中国腹地的新发展、新变化。

万物凝新绿,江山入画图。从空中俯瞰,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中部六省像一只丰盈饱满的纺锤,静卧在江河之间。五年来,以创新为“丝线”、绿色作画图,一幅中国式现代化的中部锦绣画卷正徐徐织就。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南昌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今年3月20日,总书记在湖南省长沙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对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作出新的战略部署。中部地区发展站到了更高起点上。

新起点上看崛起。跟随新华社记者的脚步,寻“田”、访“谷”、问“路”,触摸中部地区创新驱动、区域协同、绿色崛起的奋进脉搏。

从一块“田”看“大国粮仓”之变

“夏粮丰则全年稳”。当下,夏粮产量约占全国四分之一的河南麦收过半。尽管今年小麦灌浆期遭遇干热风,但河南商水县种粮大户邱守先心中悬着的“石头”还是落了地:2100亩小麦喜获丰收,平均亩产1400斤,与往年相比,量质齐增。

邱守先指着眼前2020年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说出了丰收秘诀:智能化程度高、集约化力度大、防灾减灾能力强。

目之所及,田间喷灌设备林立,还有虫情、墒情、苗情、灾情监测等“硬核装备”。只需一部手机,即便不在田间地头也能“云种地”。

邱守先的“科技田”,是中部地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缩影。

仓廪殷实是百姓之盼。我国人均耕地数量少,让老百姓“吃好饭”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事。作为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五年来,中部地区以田为抓手,大力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用全国约四分之一的耕地,生产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粮食,每年总产量稳定在4000亿斤左右,“大国粮仓”根基更加稳固。

从大河之南到洞庭之滨,宏大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铺展开来,实现粮食生产高产稳产、农民增收。

在湖南益阳市赫山区一处省级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区,集中连片、灌渠纵横的稻田长势喜人,一排排白色的诱虫灯整齐分布。

“90后”江苏青年刘晓宇看中了这里的“良田”,两年前承包了3400多亩高标准农田。近期钻心虫等防控形势严峻,但他一点不慌,田中数百台诱虫灯是他的丰收“法宝”。

种粮也能增收。刘晓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亩产1200斤湿谷算,高标准农田比一般田每亩增产100多斤,机械费每亩省90元,一增一减,每亩净增加200元收入,3400亩合计增收68万元。(下转三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