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郑风 上一版3
端 午 时 光
在洛水边 想念一位诗人(组诗)
夏天的怀念
焦桐花开(国画) 房巍
《我亲爱的甜橙树》:让每个家庭都懂得温柔的含义
梨花路
大 医 精 诚
麦收时节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端 午 时 光

♣ 梁永刚

乡谚说“端午清早,下河洗澡”,老辈人常说,五月端午大清早,赶在太阳出来之前去河里洗洗手,一年不会长疮;洗洗眼,一年不会害眼;洗洗澡,一年不会生病。

幼时听奶奶说,五月端午的头天夜里,月亮上的月奶奶,把她捣了一年的仙药,全都撒到人间的溪流河水里。日出之前人们用此水洗浴,身体不会长疮,五官不会生疾,可以祛百病、强身健体,但太阳出来一照晒,药效可就全无了。

虽然民间流传着吉祥美好的说辞,但真正在端午节早上下河洗澡的大人并不多,倒是日出之前去村中老井挑水的有一些。毕竟这是传说中下了仙药的灵水,挑回家两桶,洗脸洗手,好让全家人一年都安康无恙。

再说,端午节前后,农人们忙着收麦种秋,哪有闲工夫去河里洗澡呢?真正把“端午清早,下河洗澡”当回事的,是无忧无虑的乡村孩童,此时学校放了麦假,暂时脱离了学业束缚,可以由着性子玩耍,加之那时候乡间没有澡堂,一年到头也只有夏季才能下河洗掉一身污垢。

童年记忆中,刚进入农历五月,我就早早和伙伴们相约,端午节早上要去河里洗澡。端午节的清早,往往是鸡刚叫过第二遍,大人们还在梦乡里,要好的玩伴儿已经在门外扯着嗓子喊我了,惊扰得院中犬声大作。我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摸着黑穿上衣裳,蹑手蹑脚下了床。爷爷奶奶相继被惊醒了,问道,天还没亮,上哪儿去?我揉着惺忪的睡眼说,去南河里洗澡。奶奶说,黑灯瞎火,洗啥澡,睡吧。

我心里咯噔一下,要知道几天前和伙伴们都说好了,要在村头统一集合,这时候他们正心急火燎地等着我呢。我向奶奶哀求道,我不去水深的地方,就在河边上洗洗。此时爷爷已经穿好了衣服,从土墙上取过一把镰,对奶奶说,你放心吧,我跟孩子一块儿去,顺便去河滩上割些艾和车前草。

初夏时节,清早还是凉飕飕的。朦胧夜色中,我赤着脚,身上只穿了个裤衩,一路小跑,只想快点和伙伴们会合。一阵凉风吹过,不由地夹紧了膀子,冻得牙齿打战。等我跟头流水地跑到村口,已经有七八个小伙伴正等我呢。

晨光微曦中,我们相伴来到河边,此时早到的几个小伙伴已经下河了。我们在岸上冲他们大喊:“水咋样?凉不凉啊!”有人从水里探出头回答道:“凉些怕啥,有人大冬天还敢扎猛子洗澡哩。”我蹲到河边,用手撩水洗了把脸,只觉得河水冰凉,正犹豫着下不下河时,同来的伙伴都纷纷脱衣入水,受他们的感染,我也下了水。刚一下水确实感到冰凉,但下去一会儿,水也就不那么刺骨了。

我们那时候年龄都小,只是学会了简单的“狗刨”,不敢往深处游。况且爷爷此时就在不远处的河滩上割艾草,我的一举一动尽在他的视线范围之内,如若不遵守当初给奶奶许下的诺言,依爷爷的脾气,他会毫不留情地把我从河里揪上来。迫于爷爷的威力,我们只在岸边浅浅的河水中恣意地扑腾和嬉戏。

趁我们洗澡的空隙,爷爷已经在河滩上割了一大捆艾草和车前草。对于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大半辈子的爷爷来说,哪一片河滩上的艾草枝繁叶茂,哪一块洼地的车前草根深叶大,他老人家早已了然于胸,闭着眼睛也能摸到。

旧时乡间,艾草和车前草是庄户人家的必备之物,端午节这天一大早,家家户户的门前都要插艾草,据说有辟邪消灾之意。老辈人常说,一年当中,端午早上采的艾草和车前草,药劲最足药效最佳,故而人们都纷纷在端午当天大量采集。

刚采回来的艾草带着露水,晾晒几天后,枝叶完全干了就可以存放起来,炎炎夏日点燃艾草可以驱蚊防虫。遇到庄户人家喜添新丁,满月时都要用艾叶煮水为婴儿洗澡,这是流传了一代又一代的习俗,据说有护肤强体之功效。车前草的用途就更广了,是一味在乡间流传了千百年的经典中草药,在缺医少药的年代,救了不少人的命,被寻常百姓视作救命良药。

不多时,河滩的东边露出了鱼肚白,太阳冉冉升起,我们也光着身子从河里渐次走出来,都是男娃,谁也不觉着害羞。上了岸,身上水淋淋的,不能立马穿裤衩,又没有毛巾擦,只能自然晾干。农家娃爱动,不安生,一边站直了身子晒背,一边用双手拍打着胯部,嘴上还有节奏地喊着:“拍,拍,拍麻秆,你哩不干我哩干。”直到屁股拍红了,身上晾干了,才各自从树杈上拽下小裤衩穿好,一路打闹着回家了。

此时,各家各户的灶房都开始冒烟了,袅袅的炊烟飘忽不定,夹杂着丝丝缕缕的香味,诱惑着洗完澡走在路上的孩童们。回到家里,爷爷顾不上歇息,挑拣了几枝粗壮的艾草插到门楣上。奶奶已经把煮好的鸡蛋和大蒜捞到了筐里,正忙活着在鏊子上烙馍。

本来早上天就凉,路上又被风一吹,我的身上起了不少鸡皮疙瘩,不住地打喷嚏。奶奶走过来,埋怨我说,不让你去你非去,赶紧喝口热汤暖暖吧。喝了一大碗面汤,又吃了两个热鸡蛋和几头煮大蒜,身体才渐渐暖和起来。奶奶笑吟吟地在我的手腕上绑上五色线,说是辟邪消灾,又拿出一个亲手缝制的香布袋,戴在我的脖子上,说是戴上它蚊虫不咬。

白驹过隙,光阴似箭。一晃,端午节清早下河洗澡的往事,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在都市里,我远离了庄稼草木,至于老家一带现在是不是还保留着端午清早下河洗澡的习俗,我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我敢肯定,在越来越重视未成年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的今天,不管是端午节还是平时,家长是万万不会让孩子私自下河洗澡的。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