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我国世界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
双遗产数量居世界首位
让文物和文化遗产在郑州绽放更绚丽光彩
五大亮点扮靓“郑州双世锦赛”
“云上”追溯千年文脉
2023年中国连锁 TOP100名单发布
青春不散场 对未来说声“你好!”
中美“未来之桥”青年交流
计划旗舰活动在郑举行
28个省直和中央驻豫 单位招221名实习生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关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让文物和文化遗产在郑州绽放更绚丽光彩

本报记者 苏瑜

科普大讲堂传递仰韶文化魅力,仰韶之旅定向赛让孩子们既学习了知识又锻炼了身体,博物馆内参观更是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探秘之旅……6月7日,金水区艺术小学的师生在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大河村考古遗址公园度过了有意义的一天。

小学师生们的这次文物探索之旅,正符合了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文化资源优势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珍贵禀赋,如何保护好、传承好这些文化资源,使它们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

文明探源成果丰硕

郑州不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国家重点支持的六大遗址片区之一,也是黄河、大运河、长城三大国家文化公园战略综合叠加的国家中心城市。目前,全市拥有世界遗产2处12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3处89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91处,不可移动文物近万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挂牌2项、立项2项。

据郑州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文明本源,郑州市不断深化考古发掘研究,依托“考古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国家重大社科基金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对郑州地区在实证“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上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遗址进行考古研究,考古发掘项目先后入选“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4项,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6项,数量位居全国省会城市首位。持续开展的多学科联合考古发掘研究,对延伸历史轴线、增强历史信度、丰富历史内涵、活化历史场景贡献了重要考古实证,华夏文明主根主脉地位有力彰显。

“郑州在全国率先开展考古前置改革、生态保遗工程和‘百家博物馆’建设工程,建成生态遗址公园55个,博物馆113家,构建‘博物馆群+大遗址公园’全景式中华文明集中展示体系,有效破解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难题。”该负责人表示,文化资源优势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珍贵禀赋,而如何保护好、传承好这些文化资源,使它们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体现了我们对自己所处城市、国家文脉的关心和重视,体现了文化传承者的自我认定。(下转二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