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国际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光谱右移”增加欧洲政治不确定性
联合国副秘书长:设立文明对话 国际日有助尊重文化多样性
众望所归的时代倡议
法国总统马克龙为何解散国民议会
美国西南部遭遇高温炙烤
美国100岁二战老兵迎娶96岁新娘
印度正经历“持续时间最长热浪”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华时评
众望所归的时代倡议

新华社记者 谢彬彬

近日,第78届联大协商一致通过中国提出的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决议,并将6月10日设立为文明对话国际日。在多重危机挑战交织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当下,文明对话国际日的设立推动世界聚焦文明对话议题,促进不同文明间增进交流、和睦相处,可谓正逢其时、众望所归。

环顾当今世界,人类社会再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随着地缘政治矛盾升温,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和平赤字、安全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人类共存面临多重挑战。找到文明和谐共处之道,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2023年3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向世界发出深入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真挚呼吁,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呼应。此次联大关于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的决议,充分体现了全球文明倡议的核心要义。联大决议强调,所有文明成就都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倡导尊重文明多样性,突出强调文明对话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增进人类福祉、实现共同进步的重要作用,倡导不同文明间的平等对话和相互尊重,这些理念都与中国主张相呼应。

联大决议通过后,14个国家参加决议核心小组,83个国家参加联署,充分表明全球文明倡议顺应时代潮流、契合时代需求,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正越来越多地成为国际共识。叙利亚政治问题专家马希尔·伊赫桑认为,联大通过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的决议,“体现出中国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正不断落地生根,转化成更多服务于全人类的公共产品”。

如何对待不同文明,事关人类文明进步,事关世界和平发展。文明之间要对话,不要排斥;要交流,不要取代。唯有平等包容的文明对话交流才能消除歧视偏见、增进理解信任。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间,你了解我,我懂得你,道理就会越讲越明白,事情就会越来越好办。中方倡议联大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就是要充分发挥文明对话对于消除歧视偏见、增进理解信任、促进民心相通、加强团结合作的重要作用,为人类社会团结应对共同挑战注入正能量。泰国泰中“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威伦·披差翁帕迪认为,决议的通过体现出各方在尊重文明多样性方面存在重要共识,文明对话国际日的设立在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世界和平发展的进程中具有重大意义。

面对气候变化加剧、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全球性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需要各国同舟共济、通力合作,通过文明交流互鉴凝聚共识,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寻找化解之道。为此,各方应根据联大决议规定,倡导尊重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的传承和创新,积极推动人文交流与合作,实现人类文明共同繁荣进步的美好愿景。

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共同挑战,人类只有和衷共济、和合共生这一条出路。在前进的道路上,中国将与世界各国一道,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在包容“不同”中寻求“共同”,在尊重“差异”中谋求“大同”,携手谱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 新华社北京6月10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