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财经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
端午粽香 老字号做出新滋味
五部门部署水泥行业 节能降碳专项行动
今年1至4月我国软件 业务收入达3.8万亿元
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 促进绿色低碳转型
一季度末商业银行 拨备覆盖率为204.54%
专版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 促进绿色低碳转型
——解读《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

近日,生态环境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旨在加快建立我国碳足迹管理体系,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增进碳足迹工作国际交流互信,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碳足迹通常是指以二氧化碳当量表示的特定对象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清除量之和,特定对象包括产品、个人、家庭、机构或企业。石油、煤炭等含碳资源消耗越多,二氧化碳排放量越大,碳足迹就越大;反之,碳足迹就小。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负责人介绍,《实施方案》从建立管理体系、构建工作格局、推动规则国际互信、加强能力建设四个方面明确碳足迹工作目标和任务分工,重点任务更细化、措施手段更聚焦,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任务书”和“施工图”。

他表示,紧扣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实施方案》分阶段明确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建设目标——

到2027年,碳足迹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制定发布与国际接轨的国家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制定出台1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初步构建,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和分级管理制度初步建立,重点产品碳足迹规则国际衔接取得积极进展。

到2030年,碳足迹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制定出台2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覆盖范围广、数据质量高、国际影响力强的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基本建成,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和分级管理制度全面建立,产品碳足迹应用环境持续优化拓展。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因子数据库与碳标识认证制度逐步与国际接轨,实质性参与产品碳足迹国际规则制定。

为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实施方案》提出四方面22条重点工作任务,包括建立健全碳足迹管理体系、构建多方参与的碳足迹工作格局、推动产品碳足迹规则国际互信、持续加强产品碳足迹能力建设等。

同时,这位负责人介绍,《实施方案》坚持系统观念,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产品碳足迹着手,完善国内规则、促进国际衔接,建立统一规范的碳足迹管理体系。

“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加强协调、形成合力。”这位负责人说。为保障相关工作落地见效,《实施方案》提出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工作落实、加强宣传解读等保障措施。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切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足迹工作的安排部署,会同各部门、各地区全力打造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以试点工作为抓手,统筹推进各项任务落实,确保《实施方案》落地见效。

新华社北京6月9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