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郑风 上一版3
文学之河的复活
夏夜的风
海天一色今犹在(国画) 田占峰
苦瓜的苦与甜
《少年连》:揭开东北少年的抗战往事
疑义相与析
麦田守望者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夏夜的风

♣ 丁庆书

大哥刚喝过二两白酒,脑袋晕晕乎乎,似醉非醉。他走上阳台,伸手拉了把躺椅置于阳台的中间,顺势躺卧在椅子上,眯上眼皮,习惯地等着夜晚河槽里从南向北吹过来的凉风。

月亮被缓缓移动的白云薄纱般地遮掩着,月光朦胧,时暗时明。大约半个多时辰,微风才细细地吹来。这时,大哥早已进入梦乡了。大哥常常喜欢在这盛夏的晚上喝点小酒,在饮至似醉非醉时戛然而止,然后,躺卧在椅子上,拉下眼皮,似睡非睡地等待着南来的微风,让微风拂着面孔渐渐入睡。他大概对夏天夜晚的记忆也只能到此为止。再往后,一些有情有趣有味的风土人情,他是一概不管不顾了。

老宅庭院的东侧是一条自北而南的清河溪,由两股泉水汇流自然成溪。白天,这条小溪泛着明晃晃的光泽,在人与畜禽与鸟虫的繁忙喧嚣声中,无声无响,自顾流淌,顺遂安静。夜间,当一众车马消停下来,溪流潺潺,迂回跌宕,便发出哗哗啦啦、叮叮咚咚之声,夜深人静时更显清脆而律动。也许这时,小溪才彰显其真实的存在。

夜静飞鸟绝。山里面百鸟千虫的喧嚣声,入夜后都已平息下来,唯有蟋蟀的鸣叫声此起彼伏,单调而噪响;岸边楸树枝头上的鸟窝里居住着喜鹊,偶尔从腹腔里发出“咕咕、咕咕”的声响,仿佛是喜鹊熟睡后发出的鼾声。

其时,故乡夏夜的风,的确是值得细品、值得回味的。

山里入夜的风,仔细品,微凉里和着泥土,只是和小时候那样的泥土味稍有不同。年少时,玩土嬉闹,满手满脚满头满脸浑身上下都是土,泥土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唯一味觉。少年时割草砍柴,扑面而来的是柴草的清香和着泥土那种浸脑浸肺的味道。割麦子砍玉米刨红薯,弯腰弓脊,一站一蹲,一呼一吸的是泥土芳香叠加丰收愉悦的味道,今天吸来呼去仍余味无穷。这是生长在城里的人,不曾有过的味道。所以,在城里上班退下来的人,有许多还是习惯于 “叶落归根”的,还原于家乡泥土的味道。在生养自己的家乡,安排晚年的生活,走走山路打打牌,种点纯绿色的瓜果蔬菜,自给自足,自食其力,在劳动中品味快乐。

山里入夜的风,浸着水汽,夹带着一股清新湿润的香味,直入心脾。在这四面环山、人烟稀少、静谧安然的山沟里,更能慢闻细品此刻微风里的味道。小时候,除非阴雨绵绵的天气,否则,隔上几天不落雨,气候就非常干燥。南面刮来的风干热干热,院子里像蒸笼一样闷热,人们呼扇着把大蒲扇,也是大汗淋漓。现在这个季节与小时候同期比较,确实出现差异。南边的淇河水库蓄水面提升了二三十米,水头离村子也就二三里远。南方的热风吹来,掠过淇河水库宽阔的水面,风带着水汽,顺着河槽,缓缓吹来,减少了燥热,体感湿润舒适多了。这大概就是因为生态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生态效应吧!

临近午夜,仰望夜空,模糊的云层里出现了月晕。这种悬挂在夜空、忽明忽暗的物象,在一年里或许只能见上一次两次。月晕础雨,此时只见着月晕,兴许后半夜或明天会有大风出现,这是老人言经验之说。也有人把看见月晕当作时来运转的机遇,说看到月晕的人,会得到上司的赏识,会有升迁的机会,会遇到拔刀相助的贵人。还有说看见月晕的人一生健康无忧。我对此听听而已。浩瀚的天空、月亮、白云都属于整个宇宙、整个世界的共享资源,一个人在其中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小小生物而已!是无法独享上帝带来的利好。不过,在这闷热的夏天,来点湿润凉爽的风,还是很有必要的。

望了一眼熟睡的大哥,不由得浮想联翩。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