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国家通航示范区影响力提升
一渠清水润旱田
省市“安全宣传咨询日” 活动昨日在郑州举行
全国武术之乡武术套路比赛在登封举行
郑州民办初中招生开始集中线上报名
京广高铁再加速
河南国际物流枢纽 专用铁路项目通车在即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11家企业获得国家民航局认可
郑州国家通航示范区影响力提升

本报讯(记者 武建玲 通讯员 刘昂)近日,中国民用航空局运输司发布《关于对2023年度通用航空企业诚信经营评价初评结果的公示》,郑州国家通航示范区内河南三和、正直通航、炫飞通航等7家企业获评为A级,永翔通航、蓝翔通航、圣大航空等4家企业获评为B级。

2010年,上街区乘着国家低空开放的东风,充分发挥人才、功能、区位与专业优势,在郑州市的大力支持下,瞄准了当时比较冷门的通航产业。2017年1月郑州市成功获批首批国家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2019年该示范区综合发展指数位列全国26个示范区第六,让上街区看到了通航产业带来的发展机遇。从无到有的通航产业此后一直是郑州市委市政府和上街区委区政府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新型产业。十余年间,郑州市构建了“制造、运营、服务”三业联动的发展格局,打造了通航产业发展最强“磁场”,走在了全国前列。十余年间,郑州始终坚持探索“航展+”工作模式,形成了“南有珠海、北有郑州”的航空会展格局,成为全域提升、对外开放的品牌力量。

从有到优,打造通航产业“河南样板”。郑州国家通航示范区作为国家级通航产业发展平台,肩负着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通过紧紧围绕通航制造、通航运营、通航服务“三大板块”全面发力,通过科学谋划顶层设计、探索体制机制改革、集聚高端创新要素、聚合各类功能配套等方式,不断建强通航特色产业链条,积极引进先进的通航企业和项目,不断完善通航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通航产业发展环境,推动人城产文景深度融合,为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郑州国家通航示范区累计入驻通航类企业36家,机队规模65架。其中,通用航空及无人机制造集聚发展,研发生产的自转旋翼机、无人机、固定翼飞机、地效翼船等产品国内领先,三和航空自主研发工业级大载荷、长航时无人机成熟机型5个,年生产实力可达500架;郑州海王实业有限公司历经8年研发获颁全国首张地效翼船开工许可证,成为全国唯一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运营于一体的企业;航空维修、农林作业、应急救援、通航驾驶员培训等业务遍布全国,2023年各类飞行作业时长8.97万小时,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

从优到特,文旅融合提升通航品牌知名度。作为全国首批26个通航示范区之一,郑州国家通航示范区彻底打开了“通航+文旅”的深度融合模式。永乐飞翔、鲲鹏通航、河南三和等12家文旅企业陆续开展直升机低空游览、热气球、飞行员培训等项目,开拓了航空研学、冬夏令营的火爆局面,近年来航空科普基地累计吸引研学团队60万人次,低空旅游载客起降突破万余架次,成为河南最热门的航空文化“打卡地”。

接下来,郑州国家通航示范区将充分发挥全市低空经济发展“桥头堡”作用,坚持规划引领、项目带动、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着力打造“五基地一枢纽”,努力建设全国领先的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和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