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市直机关“先锋讲坛” 暨国家安全教育专题讲座举行
河南启动义务教育入学“一件事”试点
今年全省352所院校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
玩水时不慎落水如何自救
烈日下,为劳动者撑起“遮阳伞”
好消息!西四环北延道路月底通车
严防飙车!丹水大道下行隧道暂不开通
“站点巴士”助力考生畅游开封
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周六举行
提升全民安全意识 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玩水时不慎落水如何自救
听听专业救援队员怎么说
市民热线

本报记者 任思领 汪永森

随着气温越来越高,中小学也相继进入放假时间,玩水成了孩子们夏天最喜欢的活动。但是,水中的危险大家又了解多少?如果不慎遭遇危险,又该如何展开自救?6月17日,郑州日报“市民热线”栏目联合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在尖岗水库实地探访水下世界潜在的危险,并现场演示如何展开自救。

水下世界:杂草与乱石纵横 暗坑与沟壑密布

随着气温的升高,城市周边的一些水库、河流成了打卡热点,不少市民选择与家人朋友一起玩水消暑。但在平静的水面下,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危险。

今年6月8日,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接到通知,一名20岁左右的男子在尖岗水库附近落水,虽然队员们火速前去救援,但还是没能挽回这个年轻的生命。

据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队员傅俊杰介绍,通常来讲,人们在岸边看向水面时,往往只能看到水下几十厘米的情况,但对于水底是否有水草暗坑或乱石沟壑等复杂情况,却无从得知。

为了能更好地展现水下世界的复杂,救援队队员准备下水一探究竟。“扑通”一声,潜水员跳入水中。通过潜水员的视角可以看到,随着深度增加,水中的能见度越来越低,与清澈的岸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继续向前,可以看到水底有很多水草密密麻麻杂乱地生长着,还有不少尖石纵横。

另外,据潜水队员介绍,根据水域不同,水下情况也多有变化。比如水库、坑塘等水流动性较低的水域,危险主要来自水中的水草、乱石和淤泥以及岸边的青苔等。一旦不慎被水草缠住,一般情况下很难脱身;若是被尖石划破身体,剧烈的疼痛也会让人丧失一定的活动能力。

在黄河等流动性较大的水域,水中的危险主要来自一些看不到暗坑沟壑等,这些暗坑与岸边的落差少则几十厘米,多则两三米,一旦不慎踩空,溺水的风险会成倍增加。

除此之外,在深水区,水中的温度较低,人若长时间在水中浸泡,可能会出现失温等现象。水中的危险常常藏身于肉眼不可及之处,若是没有一定的技巧,很难展开有效的自救。

如何脱险:救援队员现场演示“躺平式”自救

“这水真清,让人忍不住想下去游两圈,哎……”话音未落,只见他身体猛地向后倾,双手在水面上慌乱地挥舞着,不断翻腾的水花向岸边传示着求救的信号,仅仅过了几秒钟,水面上就不见了人的踪迹。这是救援队队员进行的不慎落水现场演示,虽是演示,可落水后的那种紧迫感和窒息感仍让岸边的人感觉后怕。

傅俊杰说,如果不慎落水,一般来讲,黄金救援时间只有3分钟,及时展开自救等待救援是脱险的最好方法。

那么在玩水时不慎落水该如何展开自救呢?听一听专业救援队员怎么说。

第一步:要保持镇静,不要剧烈扭动身体,然后深吸一口气,此时人在水中会处于一种半失重状态,微微浮在水中。

第二步:将双手缓慢向身体后方伸,头部后仰,腿部伸直。此时,身体的重心将会由下方转移到身体上半部分,身体会在水中保持漂浮姿态,切记不要将双手举过头顶,这样会导致头部沉入水中。

据了解,人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接近。当人吸收足够的空气时,人体的平均密度会比水的密度稍小一些。这是因为吸收空气时,肺部为膨胀状态,人体的平均密度会降低。此时,仰面将脸部置于水面之外,身体可以浮起来,这也是“平躺式自救法”的原理。

进入6月下旬,广大中小学生将迎来假期,无论是否去水边游玩,掌握有效的溺水自救方法仍有必要。

本报与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温馨提醒:请勿私自去一些没有安全设施和救援人员的陌生水域玩耍或游泳;如遇紧急情况不要慌张,记住自救口诀,“手出水面头必沉,静止后仰手不伸”;如遇他人溺水,请第一时间拨打“110”或其他救援电话,切勿盲目下水救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