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县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上街区:推动制造业向“新”而行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 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助力微短剧产业 打造专业发展平台
传承好家训 弘扬好家风
电商培训助力农产品插上“云”翅膀
高位发力精准服务 助力企业提质增效
强化监督检查 筑牢防汛抗旱“堤坝”
夏日送清凉 关爱暖人心
群众之事无小事 以巡促改求实效
二七区行政审批中介 服务事项减至30项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聚力新技术研发、新产业发展、新模式探索
上街区:推动制造业向“新”而行

本报讯(记者 武建玲 通讯员 李宗正 闫晨鹏)6月19日,记者走进郑州华迈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车间,伴随飞溅的火花,厚厚的钢板在短短几分钟内被切割成电脑提前设置好的形状。“我们每年都会投入500万元左右的研发资金开发新产品,企业订单稳步增长,今年产值将达到1亿元左右。”该公司负责人樊志豪告诉记者。

科技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上街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作为该区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始终以“新”为引领,以“智”为驱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向“新”聚力,点燃创新引擎。

该开发区坚持把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引领力量,聚力新技术研发、新产业发展、新模式探索,通过引导企业加强科技投入,推动传统产业“换道超车”。

来到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企业的玻璃反应釜车间里,工人正在忙碌,一派火热的生产场景。据了解,这是一家从事实验室设备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与郑州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在研发投入上一直保持增长态势,产品远销海外。这家在上街区深耕30多年的企业,因科技力量的注入而焕发出新的活力。企业负责人张振向记者介绍起新研发的高科技产品时,话语中满是自豪。

科工贸的科创引领发展并非个例。该开发区关注并支持每一家创新科技企业的发展,鼓励企业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积极搭建创新平台、引进高端人才、培育创新型企业,定期走访摸排企业,坚持一对一精准服务,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努力提升开发区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今年以来,该开发区新增9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以“智”提质,赋能产业升级。

在国恩塑业(河南)有限公司的贯流风叶注塑生产车间,一排排注塑机器连续运作,机械手臂不停飞舞,产品生产注塑环节完全实现了自动化。企业负责人李建风表示:“近年来,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技术改造等方面的资金和人力投入,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效率和质量双提升,建成国内最先进的贯流风叶生产线,人工成本节省70%、效率提升40%左右,实现了‘制造’向‘智造’的转变。”

走进位于该开发区的郑州华祥耐材有限公司,全自动生产车间干净亮丽,颠覆了人们对耐材行业机器轰鸣、物料裸露、粉尘飞扬的固有印象。据了解,该企业主动以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驱动企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投资1亿元对现有生产厂区进行升级改造和扩建,全面实现生产线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进一步提升企业产品质量。项目完全建成后,产能将由原来的4万吨增加至12万吨,年销售收入可突破10亿元。

着眼“智”造,该开发区的众多企业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让智能化生产贯穿到企业生产每一个环节。据上街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管委会经济运行科科长申鹏介绍,开发区积极鼓励企业逐步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帮助企业解决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辖区龙丰机械、新生印务等30余家企业的智能化设备陆续投入使用,累计投资额达20余亿元。今年以来,开发区新培育河南省智能车间3家,数字化转型迈出坚实步伐。”

为更好地服务企业,该开发区成立服务企业工作专班,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帮助企业纾困解难,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全覆盖,建立创新型企业培育库,逐步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隐形冠军、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及小巨人企业。截至目前,该开发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6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55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

上街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按照企业智能化、产品高端化、产业集群化的发展思路,坚持数智赋能产业升级,充分发挥政策、金融、平台的支持作用,加大传统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的支持力度,深化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融合发展,将更多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运用到企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中,以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双轮驱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