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01版:封面 | 4下一版 | ![]() |
|
||||||||||||||
|
||||||
本报记者 李居正 核心提示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在中国文化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从2000多年前的《诗经·郑风》到如今登封“会唱歌的村庄”,郑州从古至今就浸润在音乐的滋养中,又不断创造新的音乐。展现“文化郑、年轻郑、国际郑、科技郑、服务郑”的多元魅力,郑州日报推出《我把郑州“唱”给你听》系列报道,从文艺的角度,把郑州“唱”给你听。 小提琴、大提琴分列在舞台两侧,木管、铜管、打击乐、色彩乐器组整装列席。舞台中央,“郑州爱乐乐团”六个大字闪耀在指挥台底座,等待着乐团团长、河南省优秀青年指挥黄俊博登场。随着观众有节奏的掌声响起,一场鸣音协奏、余音绕梁的交响演奏拉开帷幕…… 从节日气氛浓郁的《春节序曲》,到听众耳熟能详的《梁祝》,无论是跨年前夕还是新春佳节,这支生长在郑州本土的交响乐团——郑州爱乐乐团,在每一个阖家团圆抑或是节日盛会的夜晚为郑州市民带来优雅的丝竹之音。如今,它已经成为拥有85人的双管编制乐团,并在郑州走过了十一载春秋。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交响乐是大型管弦乐队演出形式的总称,通常包含多个乐章,具有复杂的结构、丰富的和声、多样的旋律和节奏。 交响乐不同于其他音乐演奏形式,在乐团里,每一位执掌某种乐器的乐手都需要十分熟练且长期深耕于该乐器的演奏。尤其对于那些从小就读于音乐学院附中、附小,并考上音乐专业的大学生而言,乐器伴随着他们的成长,又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他们的一技之长。 郑州爱乐乐团的组建,可谓是“散作满天星,聚成一团火”。 (下转二版)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