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一座“科里科气”的城市
郑州经济发展提质 增效趋势明显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暨机关党组
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集体学习研讨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实现工业立市制造强市
奋力谱写中国式 现代化统计新篇章
扎根一线 铸国之重器
学深悟透全会精神 踔厉奋发实干笃行
把全会精神贯彻到林业 改革发展各领域全过程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一座“科里科气”的城市

(上接一版)如今,一个个创新平台应势而起,“科技感”十足的地标勾画出郑州竞逐未来产业的广阔蓝图。

近年来,郑州坚持创新驱动,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为主线,大力推动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逐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多层次科研平台,以高能级平台激发创新“裂变”。

今年以来,我市新增河南省实验室1家,总数达到13家。新创建省中试基地2家,累计达到8家。启动2024年郑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重点实验室申报工作。

除了打造一流创新平台,培育一流创新主体才能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从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今年上半年,《郑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倍增计划实施方案(2024—2026年)(征求意见稿)》发布,共提出13条具体举措,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近年来,郑州紧扣企业创新主体培育主线,聚力关键环节,以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以创新体系建设为支撑,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手段,加快培育高质量创新主体,提升产业支撑能力。

如今,郑州拥有高新技术企业5800多家、科技型企业1.3万家、专精特新企业3554家,形成了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等六大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数字经济规模达65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0%,为现有产业未来化、未来技术产业化提供支撑。

厚植创新沃土

培育人才发展新动能

没有高端人才汇集,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李冀2010年从加拿大回到郑州,创办了郑州联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借助回家探亲的机会,我了解到为了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创业,郑州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这让我很心动。”谈起回来的初衷,李冀感慨万千。

公司发展期间,获得了政府提供的厂房以及资金支持,在申报各类科技扶持政策和项目上也得到很多指导。“这些有力帮助与明晰指引,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李冀感叹。

“对中原医学科学城新的人才分别赠予不超过200平方米、180平方米、120平方米的人才住房。”3月28日,“2024河南郑州航空港城市机遇”系列发布会上,郑州航空港招才引智新举措发布。

各项人才引进政策的“含金量”不断创下新高。郑州上半年相继制定出台《郑州市创新创业团队项目实施细则》《郑州市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项目实施细则》等人才政策,组织申报创新创业团队项目101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项目120项,用政策措施为人才项目落地保驾护航。

今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实施,在政策引导、人才引育、环境营造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人才高地建设加快推进。以超常规工作举措加强“筑巢引凤”,全力以赴争创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全国青年发展友好型标杆城市,加快汇聚人才资源和创新要素,厚植科技创新竞争新优势,为加快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截至目前,郑州市人才工作共实施了6批,512个项目;4次升级“郑聚英才计划”,实施青年创新创业行动,每年20余万名大学生来郑留郑工作,吸引更多“千里马”驰骋中原。

激发科创动能

构建高效创新生态

“作为首个在河南落地AI大模型的人工智能企业,我们积极参与河南数字化建设,通过在郑州设立的企业级智算中心、全球数字基因库等项目,为当地培育人工智能产业链。”郑州阿帕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涛介绍,该公司在河南组建了近百人的研发团队,已获得发明专利超过100项。

今年上半年,郑州市发布《郑州市支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10条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加速推进城市“向新”“向智”发展。

如今,郑州市人工智能优势企业聚集,产业已初具规模。据统计,目前郑州市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企业数量已超过100家,专注于区块链业务的企业达783家,涉足元宇宙领域的企业约有200家,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未来产业生态。

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郑州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200亿元,而相关产业的总体规模更是突破了1000亿元大关。展望未来,郑州市政府已定下目标——力争到2025年,郑州市培育100家高成长性人工智能企业,人工智能核心和关联产业分别超过300亿元和2000亿元。

独木不成林,单一创新项目已无法满足高速发展的节奏。电子信息产业迸发新活力,“医”字号新城快速崛起,跨境电商产业振翅高飞……郑州航空港正挥毫书写新篇章。

“过去10年,郑州富士康在这里发展迅速,取得喜人成果。”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经济学院院长郝爱民说,进入新10年,增强发展动能,郑州航空港也有注入“新鲜血液”的现实需求。

近年来,郑州市以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重点,稳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聚焦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大健康等先进制造业,积极抢占新领域新赛道,加快形成以新质生产力为先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未来发展蓄积充沛动能。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