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歌曲《小白杨》背后的故事
卧看牵牛织女星
万物生辉(国画) 沈钊昌
童年的酱黄花菜
《宗璞文集》:为当代文坛奉献文质兼美的作品
豫皖两地拜包公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豫皖两地拜包公

♣ 王宏治

从小就知道包公是清官,人们都叫他“包青天”。包公一生清正廉明、铁面无私、执法如山。有关包公的戏剧数不胜数,包公的侠义精神深入百姓人心。

包公全名包拯,字希仁,安徽合肥人,生于公元999年,卒于公元1062年7月3日。包拯28岁考中进士,为赡养父母,在家尽孝十年,直到双亲去世守孝期满才赴京任职。包拯63岁被任命为枢密副使,为正二品官员,次年,在枢密院视事时突发疾病,当月病逝。

民间传说,包公一生得罪权贵太多,为防死后恶人报复,安葬那天,从开封城四个城门抬出去四具棺材,让人不能确定葬在了哪里。史上也有记载说,包公为自己准备了21口棺材。

郑州西部的巩义市,是北宋皇陵所在地,北宋的九个皇帝,除了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兵俘虏死在金朝之外,其余七个皇帝都葬在这里。加上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陵墓,合称“七帝八陵”。皇陵周围还有很多是皇后、皇室宗亲及名将勋臣墓,开国大将高怀德、开国功臣赵普、名臣寇准等都葬在这里,包公也不例外。明朝嘉靖年间修撰的《巩县志》记载包拯墓在“巩县西宋陵”中。《大清一统志》记载:“包拯墓,在巩县西南。”乾隆年间重修的《河南府志》写得更详细:“宋包拯墓……拯拜礼部侍郎、枢密副使,终于位,年六十四,赠礼部尚书、谥曰孝肃。按巩县西南后泉沟有孝肃墓,亦陪葬真宗陵也。”

出巩义市区,沿永安路南行4公里,就是后泉沟村,路边有明显的“包公墓”指示牌。十多年前,我曾经到这座包公墓探寻,当时有人收10元门票,整个墓园实在与皇帝陵、皇后陵无法相比,规模小得太多,引不起旅游者的兴趣。

翻阅资料,看到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巩县志》《史话巩义》、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解读宋陵》、巩义市政协组织编写的《宋陵与巩义》都对包公墓有详细记载,阐明包公墓是宋真宗陵的陪葬大臣墓,距永定陵1000米,1982年宋陵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公墓在新中国成立前被盗,盗洞敞开,石刻倒地,后被多次修葺。

年初,我到安徽旅游,抱着虔诚与好奇的心情,走进合肥包公园,拜谒包公祠、包公墓。恕我孤陋寡闻,还真是第一次听说,合肥还有个包公墓。在深受教育的同时,感到整个园区打造得非常大气,绿树成荫,环境整洁,气氛融洽,能引起人们对包公深深的敬意。

位于包河南岸的包公墓园,占地3公顷。进入墓园大门,迎面是上刻“包孝肃公墓园”的大型照壁,接着往后是阙门、神道以及专供祭祀的享堂,神道两边是望柱、石虎、石羊、石人,再往后就是包公墓,周围苍松翠柏环绕,墓冢之上被青草覆盖,看上去古朴幽静、肃穆庄重。包公墓东北边是附葬区,内有包拯夫人董氏墓,长子包繶长媳崔氏墓,次子包绶次媳文氏墓,长孙包永年墓及包家近裔合葬墓。沿台阶下行,进入一个庭院,穿过两扇厚重的汉白玉石墓门,便进入一条拱形墓道,通往包公墓室。包公墓室在墓冢的正下方,在一方刻有缠枝牡丹的青石上安放着包公遗骨的金丝楠木棺椁,棺椁左右置放有随葬木俑,站在包公棺椁面前,令人肃然起敬。

仔细研读园区的资料介绍,发现这座包公墓其实是1985年按照宋朝二品官员的墓葬规制建造的。原来,包公在开封64岁去世后的次年,其女婿文效将其灵柩运回合肥,归葬故里,墓地在合肥县公城乡公城里,即今合肥东郊大兴集。1973年,因钢铁厂扩建,需征用包公墓所在土地,安徽省文博部门即组织对包公家族墓地进行了全面科学的清理发掘。发掘过程曲折复杂,充满谜团。先是发掘出一座小墓,发现了包公和其妻子董氏的墓志铭,而墓穴棺材里面葬着一男一女两个人,但小墓根本不符合宋仁宗赐给包拯二品官员的葬制。后经家族一直守护包氏墓地的一位村民提醒,才在一里地外发掘出了真正的包公墓,规格完全符合其身份,但墓室里空空如也。那位村民道出原因,金兵入侵庐州时,曾对包公夫妇墓进行了疯狂盗掘,后人将包公的遗骨及其夫妇的墓志铭移入到一座小墓中,避免再遭破坏。

回到河南后,我又到巩义市后泉沟拜谒包公墓,看上去依然冷清。南边宋真宗杨、刘二后陵正在保护施工,石刻威严壮观,而包公墓前,只有5件石像生在默默地守护着这位历史名臣。在略感悲哀的同时,也在内心赞叹,在中国历史上,包公的地位与历代皇帝、将相名臣根本无法相比,但他在民间的影响却少有人及。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