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河南非遗数字人上线
李发彬夺金
采访郑好好,感觉好好
全国青少年足球 邀请赛郑州开战
期待中国速度 攀岩勇创佳绩
河南选手斩获2金2银
“奥运热”点燃体育消费热潮
经典京剧唱响绿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采访郑好好,感觉好好

新华社记者 曹奕博

采访郑好好是记者职业生涯中最奇妙的体验——虽然记者的职业生涯倒也不算长。

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巴黎奥运会上年龄最小的参赛选手,郑好好在11岁的第360天登上奥运会女子碗池的赛场。预赛中她第一滑发挥稳定,但在接下来两滑中尝试高难度动作没能成功,最终以第一滑的63.19分完赛。

当记者赶往混合采访区时,发现这里已经挤满了“蹲”郑好好的各路同行。说实话,采访一个11岁的小朋友对记者来说还是头一回,无从下手之时想起了同事对她的描述——她不光是个小孩,还是个话不惊人语不休的“小孩姐”。记者便决定改变以往的采访套路,和郑好好来个松弛的“聊到哪算哪”。

“今天的表现很精彩。”记者说。

“还行,还行。”郑好好笑着接过话来。

“但是满分10分的话,我只能给自己打3到4分,因为后两滑失误了。哎,您等一下,刚刚比赛我手蹭破了。”不等记者发问,开朗的郑好好边整理脸颊和手上的伤口,边自顾自地说了起来,她的思维跳跃速度记者有点跟不上。

“抱歉,您继续。”

被问到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感受,这个11岁的小孩又瞬间切换成“小大人”,发表起了看似正式、实则搞笑的赛后感言:“很开心,很自豪能代表国家出场,也要感谢我的妈妈,她付出了很多,还有领导那些的……(这是)比较官方的回答。”

在郑好好眼里,奥运会是她来“玩”的地方。“(比赛)不会紧张,放轻松才会减少失误。相比我在家楼下滑滑板,奥运会没什么太大的区别,这里就是人多一点。”

齐聚22位世界顶尖滑手的奥运会碗池赛场,给郑好好“玩”的时间并不多。她在面对一众更有经验的滑手时,想要晋级只有八席的决赛,目前还不太现实。比赛之外,郑好好展现自己的机会只有每个预赛小组的练习时间。

紧张的赛前试滑阶段,郑好好向观众展现了她的“松弛”。本组其余5名选手都在练习时,郑好好却被身后大屏幕播放的奥运会宣传片所吸引,过了一阵才回过神来。

因为每位运动员在碗池中试滑的线路、速度不同,且没有固定的下池顺序,选手们通常要在热身时抢场地。

“我抢到了,但不多。”郑好好笑着说。和今年6月底在布达佩斯举行的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一样,年龄最小、资历很浅的郑好好,还不足以和“大孩子”抢场地。但在巴黎,她丝毫不怯场。而同场比赛的滑手也会默契地在几分钟里同时让开场地,让郑好好进池热身。

有意思的是,记者在混采区和郑好好聊天的同时,来自巴西和加拿大的记者也聚过来认真地录音,虽然他们听不懂中文,但显然已被这个自信开朗、热爱挑战,同时又敢于在大舞台上展现自己态度的小姑娘所吸引。

这时候,郑好好的教练、美国人维恩怀特走了过来,这位仅执教了郑好好6个月的资深滑手说:“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她,那就是不可思议。”

预赛第18的排名为郑好好的奥运之旅画上了句号,刚刚小学毕业的她聊到自己的同学,更加滔滔不绝,脸上洋溢着快乐。

“我们班有个微信群,同学们在里边为我加油打气。看了他们的留言,我特别开心,感觉一点也不紧张。我的闺蜜还把她的微信状态改成了‘祝闺蜜夺得奥运金牌’。”

最后,记者问她会怎么跟家人朋友讲述这段经历,小姑娘又是语出不凡:“不能表现得太自豪吧,我想想啊……就说抽空去参加了个奥运会吧。”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