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提灯引路 育梦成光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教师节特别策划·最美引路人
提灯引路 育梦成光

本报记者 李 杨

(上接九版)

郑州市第十一中学 吴锋

热辣滚烫体育梦

“最美”心声

我将秉承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运精神,继续在篮球场上播撒教育梦想,使自己的教育生命,同青春一样热辣滚烫!

他是郑州市第十一中学的一名体育教师,从教18年一直坚持在体育教学一线,并兼任校男子篮球队的教练。“用篮球唤醒孩子们的人生梦想,用篮球点亮孩子们的人生道路”,是他一直坚守的教育初心。

“没有人是天生的胜利者”,吴锋告诉记者,他和十一中篮球队也经历了从低谷到高峰的坎坷攀登。2008年,二十出头的他,带着满腔的热忱和一股不服输的冲劲儿,仅用半年时间,就带领球队获得河南省中学生篮球锦标赛冠军。然而随后几年,球队成绩连连下滑,失败接踵而至,各种质疑扑面而来,吴锋也逐渐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甚至想要离开球队。但是,当他看到队员们奋力拼搏的身影、渴望成功的眼神,他决定坚持下去,带着队员们一起重振士气,从谷底开始一点点向上攀爬,重燃孩子们的篮球梦。

总结经验教训,向前辈请教训练方法,帮助孩子们发现自身优势,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每天早晨,天还没亮,吴锋就带着学生出早操,一天的训练工作结束时已经是满天星斗,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更是家常便饭。就这样,他带着队员们一路披荆斩棘,实现一次次的突破,在2020、 2022年均拿到河南省中学生篮球比赛大满贯,截至2024年,球队连续四年获得中国中学生篮球联赛河南赛区冠军。

“锋哥”是平时孩子们对吴锋的称呼。他们亦师亦友,同甘共苦,共同成长。训练场上,他是严师,技术训练、战术训练,不达目标不罢休;训练场外,他是朋友,是兄长,他们开心时放声大笑,失意时默默相伴。

“我希望篮球带给他们的不只是身体的健康,更是心智的发展与健全。希望孩子们在这支球队里获得的不只是奖杯和荣誉,更有帮助他们走好一生的体育精神和人生出彩的机会。”

2019年,吴锋报名参加国家对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开展的教育帮扶活动,踏上前往大凉山喜德县喜德中学的支教之路。面对体育课缺失影响孩子身体素质的情况,他积极分享十一中的体育教学经验,制定体育学科的发展计划,帮助老师提高教学水平,并组建了喜德中学的第一支篮球队。

“体育强则少年强,少年强则国强。我将永葆对体育教学的热爱,以体育训练强健少年体魄,磨炼少年坚强意志。”吴锋如是说。

河南农业大学附属中学小学部 孟江涛

笃行教育长征路

“最美”心声

保家卫国的军人梦已经被我小心珍藏,“为你而来 一起精彩”成了我对老师和孩子们的庄严承诺。

“只要能让孩子们快乐成长,我都会使出浑身解数,竭尽所能。我沉浸在这种被需要的幸福中无法自拔。”教师,是孟江涛终生为之奋斗的职业。然而,他最初的梦想却不是做一名教师。

26年前,他与梦想中的军人职业失之交臂,在迷茫与彷徨中踏上了三尺讲台。那时,他无法像其他老教师一样在课堂上谈笑风生、神采飞扬,没有能力和孩子们和谐相处、顺畅沟通。他焦急万分,痛苦至极,但可爱的孩子们逐渐修正了他的人生轨迹,唤醒了他为人师的责任。

26年来,每节课后,孩子们都争着抢着帮他拿课本教具,笑着闹着把他送回办公室。尤其是今年他所教的一年级小朋友,他们调皮捣蛋,活泼可爱。每次下课,孩子们都会倾巢而出,在他身后拉着他的衣服,直到把他押送到办公室才肯罢休。“我非常喜欢跟孩子们在一起的感觉,它满足了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所有期待。”孟江涛幸福地说,“在孩子们的心中,我就是那颗最亮的星星,为了让自己更加耀眼,照亮他们前行的路,我开始了艰苦的自我修炼和自我提高。”

孩子们喜欢活泼的课堂,他上课的时候就像猴儿一样上蹿下跳。为了拥有强壮的身体,他每天坚持跑步10000米,做500个俯卧撑,100个引体向上。没想到,四十多岁竟然练出了八块腹肌,这让他在上课的时候总有使不完的劲儿。

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准确的发音极其重要。于是,他苦练英语口语。学校空旷的操场,川流不息的马路边,熙熙攘攘的火车站广场都成了他的舞台。他模仿古希腊演讲家德莫斯梯尼,在嘴巴里放入一个小小的鹅卵石,大声练习发音,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声模式。他站在火车站广场的台阶上,把来来往往的旅客当作自己的学生,问着那些无需回答的问题,已经忘记了身在何处,好像在舞台上演绎着一部完美的独幕剧。为了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他甚至还独创了“倒立上课”法。

“在课堂上,我愿意做一名小丑,给可爱的孩子们带去欢乐。”孟江涛不断努力着,快乐着,也收获着。教育部国培专家,全国十佳小学英语教师,中原名师,连续三届郑州市名师等荣誉见证着他的成长。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孟江涛积极参与到送课下乡的活动,曾到河南的100多个县区送课、作报告1000多场。每到一处,他都会在河南地图上用红旗标注出来。“看到这些旗帜,我感到无比激动,觉得自己就像一名军人,执着行走在教育的长征路上,践行着自己的誓言。”孟江涛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

中原区育智学校 窦豫琦

折翼天使亦精彩

“最美”心声

每种色彩都应该盛开,别让阳光背后只剩下黑白。

窦豫琦是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音乐老师。在刚入职的几个月里,她根本无法正常上课,多半时间都用在维持课堂秩序上。管住这个跑了那个,一个没看见,孩子就站在凳子上或趴在桌子底下,有的不停地笑或者乱扔东西……

在特殊教育学校工作的第十二年,她看到陪读家长因为孩子一天中连续尿裤子而情绪失控;看到孤独症学生因为某件事情的改变突然哭闹不止;看到孩子们训练了一遍又一遍,又回到原点……失落、挫败、无助,她已近乎崩溃,有过动摇也想过放弃,但是和孩子们相处中发生的一些小事,让她发生了改变——是课间学生拉着她一起拍球,是学生把上课做的手工送给她,是酷暑里孩子递来的一根冰棍。

“这些在别人看起来不一样的孩子也有很细腻的情感,只是表达方式比较特殊。”看到这些孩子,窦豫琦心中总有不忍,本应该属于他们天真烂漫的童年,却只能穿梭于各大医院打针吃药,甚至有的因为程度重而没办法正常上学,这些病症会伴随她们一生而无法治愈。“但是音乐属于每一个人,教育属于每一个人。”

为了更好地帮助这些孩子,窦豫琦于2016年引入音乐治疗课,对特殊孩子进行音乐干预。她从发音和音高对孩子进行训练,用小铃鼓的方位移动来引起孩子的注意力,用固定音高手势带动发音,让孩子躺在地上通过地板的震动感受音乐的节奏……几年的音乐课下来,许多孩子从之前的表情呆滞变成面带微笑,从对音乐的无动于衷到跟音乐律动、游戏。他们点点滴滴的进步,都成为窦豫琦前进的动力。

为了让孩子们在音乐上有更多的突破,窦豫琦还组建了“繁星”非洲鼓社团,从最基本的节奏、手型开始训练,并建立非洲鼓学习群,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从那以后,孩子们的舞台越来越大,2019年,孩子们参加了河南电视台首届少儿音乐会。当音乐响起,大幕拉开,孩子们穿着亮闪闪的演出服,背着鼓、站在舞台中央的时候,台下观众一起跟着打节奏,掌声和泪水都交织在了一起。

“特殊学校的孩子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我要用音乐为折翼的孩子疗伤,为他们打开通往美好世界的窗。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坎坷,我愿与他们一起绽放。”窦豫琦说。

郑州航空港区益智学校 张会凯

痴心不悔特教情

“最美”心声

即使是特殊的孩子,也会遇见生命的春天,也会遇见幸福的美好。

“老师,我也想上学。”这句话是2016年在港区中心学校进行招生工作时,张会凯遇到的一名特殊儿童对他说的。那个孩子十五岁,因身体原因却没有上过一天学。孩子的妈妈含着泪对他说:“老师,能不能让我的孩子来上学?这些年她每天都要背着空书包到学校门口去转一圈又一圈……”一时间,这些话紧紧地揪着张会凯的心,让他做出了一个决定:做港区自己的特殊教育。

万事开头难。特殊教育学校什么样?老师从哪里来?衣、食、住、行等铺天盖地的问题随之而来。整整一个月,张会凯既是校长,又是唯一老师,既是水电工,又是搬运工……终于,由一所旧村小、一排矮平房、三间小教室组成的郑州航空港区益智学校如期开学,当天报到7名新老师,32名学生。原本冷冷清清的学校人气爆棚,幸福感油然而生,张会凯顿时觉得,一切苦累都值了。

开学不久,张会凯才知道孩子情况之复杂,超乎他的想象。这些大部分没有经历过校园生活的孩子,对于校园规则毫无概念:不进教室是经常、哇哇乱叫是日常、躺地打滚儿是时常……除此以外,学生残疾类型也是复杂多样。

“我理解的教育家精神,就是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孩子,让每一种教育都成为可能。我们的课堂不仅在学校,还在槐树下、三轮车里、公园旁边、田间地头……哪里有需要,我们的课堂就开在哪里。”通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努力,孩子们终于明白了校园规则,还能主动和老师问好,孩子们的改变与成长也让家长松了一口气。

据张会凯介绍,8年来,益智学校的几位老师,总共5700余次走进孩子们的家门,脚步遍布港区747平方公里的角角落落。看着学生一点点地成长、看着家长脸上愁容渐渐消散,张会凯更坚定了自己心中的教育信念。

为了让学生更快地融入社会,张会凯还带领老师们开发生活课程:钻石画让多动症孩子能坐下来了;非洲鼓让孩子们体会到了音乐之美;舞蹈社团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孩子们开始站上河南省残疾人运动会的舞台……学校还开设了班本课程30余种,特色社团8个,职业技能基地6个,真正让学校成了社会,让教育成了生活。

从三间教室到花园式新校址的选定,从1人筹建到29人专业队伍,从32人的“特校模式”到450人的“普特融合模式”,从封闭办学到现在23个单位互开课堂、互设基地……8年的时间,不仅仅是张会凯个人的成长,更印证着郑州特殊教育的蜕变与美好。

巩义市鲁庄镇李瑶小学 史留帅

从大山走向深山

“最美”心声

我走进大山,就是为了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作为一名从农村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史留帅深知农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望。于是,他毅然决然来到了巩义的偏远乡镇——鲁庄镇,要在李瑶建起第一所幼儿园。

当他满心欢喜走进新学校时,眼前的一幕让他愣住了:地面坑坑洼洼,下过雨的积水漫进了教室,后院杂草丛生,旗杆也早已没有了绳子和国旗,墙皮到处脱落,满屋灰尘。而此刻,留给他建园的时间,只有短短15天。于是,他白天干活,晚上写总结、做方案、列计划,把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为了改造校舍,他没有跟妻子商量,就动用了准备在县城买房子的首付款;为了打破招生困境,他挨家挨户地走访宣传;为了打消家长疑虑,他把正在县城上幼儿园的儿子转到这里上学……就这样,幼儿园招来了第一批17名学生。

为了让更多家长满意,史留帅把提升幼儿园的质量当成头等大事。他自己制定每周食谱、把关食材质量;在校园的空地上开辟出了小菜园,让孩子们可以拔萝卜、摘山楂、采菊花;在学校精心布置了一处小型动物园,让孩子们近距离观赏饲养;创办红色主题博物馆,开发劳动实践课、科学实验课、口才艺术课三大特色园本课程……这些深得孩子们的喜欢和家长们的认可,越来越多家长主动把孩子送到幼儿园。

李瑶幼儿园的成功创办,服务了方圆10余公里6个村子的百姓,孩子们再也不用起早贪黑地到外县上学。“看着孩子们在这里吃得饱饱的,长得高高的,我也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后来,史留帅又来到李瑶小学担任校长。令他想不到的是,这所小学只有12名学生。而史留帅,既是他们的校长、班主任,也是他们的语文、科学老师。他和另外两位老师承包了这所学校的全部教育教学工作。

但史留帅并没有因为学生少而懈怠教学,讲《落花生》就带学生到学校后面的花生地里拔花生;讲《桂花雨》就带领学生在校园的桂花树下一起摇桂花;讲《青山处处埋忠骨》就带孩子到山上无名英雄烈士陵墓前瞻仰;了解到班上一名学生家庭条件贫困,就把自己的班主任费悄悄资助给她……

如今,李瑶小学的12名学生已陆续毕业,史留帅并没有因此让自己闲下来。了解到十多公里外的王窑小学缺老师,他又从大山走向深山。“我知道,我是孩子们的期待,孩子们是我的牵挂。”史留帅一步步远离繁华的都市,一路走来,身边的环境一直在变化,但是他对乡村教育的热爱从未改变过。

郑州中学 吴红霞

因材施教显智慧

“最美”心声

躬耕教坛,不仅需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更需要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

她是一名常年扎根一线的语文老师,连续多年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在她所教的学生中,已有16人被西交大本硕连读少年班录取,有人荣获河南省首届十佳好少年,有人考入清华大学的硕博连读班,有人荣获全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大赛特等奖……她,就是郑州中学教师吴红霞。

在吴红霞心中,教师的职业幸福来自学生的成长。在进入教师行业之初,她就把目标定为做一个让学生爱戴的老师。“要成为一个学生课前期待、课中享受、课后敬仰的老师谈何容易呢?那是一种水磨功夫、一种水平、一种境界。如今30多年过去了,它仍是我孜孜以求的目标。”

为了创建一个和谐、温馨的班级,让其中的每个成员有精神饱满、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有比学赶超、公平竞争的学习意识,她最重视的就是自我教育。她让学生每周上交一篇自我教育日记,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通过简洁的批语抚平孩子心灵的伤痛,唤醒其热爱生活的激情。“爱学生不仅仅是关心,更高层次的爱是帮助他们成长。”吴红霞说。

2018年,吴红霞成为河南省首届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起开发了主题班会课程、活动课程和家长会课程,用课程滋养孩子的心灵,开发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九年级的108节心育课程,研究成果被多个省市、地区采用,先后受邀作分享报告500多场,传递育人智慧,释放教育能量。

回首33年的工作历程,从郑州市调节教学现场观摩课的特等奖到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从郑州市首届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到河南省首届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从河南最具智慧力班主任到河南最具影响力班主任,从河南省班主任研究中心首批特聘专家到河南省首届中原名班主任,三次荣获河南年度教育新闻人物、登上全国名师成长大讲堂的吴红霞,在表达感恩感谢的同时,也庆幸自己生逢盛世:“在这个新的时代,我们更要努力做教育家精神的弘扬者和践行者,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让每一个生命魅力绽放!”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