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红 文/图
漫步嵩山之阳,人们往往沉醉于嵩山的雄浑壮美;流连“天地之中”,人们多饱览以少林寺、中岳庙、嵩阳书院为代表的“佛、道、儒”三教文化;但却很少人知道,国之瑰宝“汉三阙”,就深藏在这幅静美画卷中。
天地之中“汉三阙”
建筑,是凝固的史诗,浓缩了岁月的风华。
翻开“国宝档案”——国务院1961年3月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在“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类别中,排在001、002、003号的古建筑分别是位于登封嵩山腹地的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并称“汉三阙”。而在这份名单里,北京故宫位列第53号。“汉三阙”的价值由此可见一斑。
“阙,是中国古建筑中一种特殊类型,也是我国古代一种标志性礼制建筑。”嵩山文化研究学者宫嵩涛介绍,“‘汉三阙’建于东汉时期,不仅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国家级礼制建筑遗存,更是研究东汉时期建筑史、美术史和社会史的珍贵实物遗存。”
通俗来说,阙是古代宫殿、城池、宅第、祠庙、陵墓前象征性的大门,通常对称分立于建筑群入口处两旁,两阙之间空缺作为道路,可通车马行人。大到宫殿陵墓,小到私家宅院,阙都是建筑群最重要的外观形象之一。
“阙”象征地位、身份,通常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按照阙所处建筑群的性质,可以分为宫阙、城阙、宅第阙、祠庙阙和墓道阙等,其形制与规模彰显所附着建筑的等级。(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