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商都论坛 上一版3
筑起促进数实融合的“四梁八柱”
加快服务消费发展 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促进教育发展
做好研究性教学的着力点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筑起促进数实融合的“四梁八柱”

李涛 徐翔

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由之路。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正在成为转换新旧动能、重组全球要素资源、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关键力量。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特点,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各个产业部门,通过数据赋能、数智协同、技术创新等,可以促进生产方式升级、管理模式优化、生产效率提升,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大幅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

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既不是简单地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实体经济,也不是单一地对实体经济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进行数字化运营,而是通过数字技术手段打破传统意义上的企业运营模式与行业壁垒,借助跨领域的资源整合与模式创新,驱动产业间的协同融合与生态构建,最终生成全新的共创共享价值网络,有效拓展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各自的深度和广度,形成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强大合力。

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必须加快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更好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把数字经济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渗透、融入和应用到实体经济各领域全过程。为此,要聚焦当前存在的堵点难点,健全相关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筑起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协同互促的“四梁八柱”。

一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推进新型工业化,要坚持系统谋划、统筹安排和整体推进,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着力提升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全面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一批行业共性技术平台,抓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实施,加强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与创新生态建设,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二是优化数字经济发展制度环境。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是推进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要构建网络和数据安全管理基本法律框架,完善个人信息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强化数据权益保护,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领域立法。健全数字经济公平竞争治理规则,保护各类经营主体的合法经营活动。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推动国际组织数字经济议题谈判,开展双多边数字治理合作,维护和完善多边数字经济治理机制。

三是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着力破除阻碍要素自主有序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提高要素协同配置效率,持续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深化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资金、人才、数据等各类要素持续流向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领域,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和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建立健全数据基础制度,建立数据产权归属认定、市场交易、权益分配、利益保护制度,推进数据分类分级确权授权使用和市场化流通交易,增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建立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将安全贯穿数据供给、流通和使用全过程。

四是完善产业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产业融合发展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一个显著特征。要加快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进一步释放传统产业增长潜力、培育壮大新产业新动能。研究制定和推广数字化转型国家标准,加快推动产业数据开发利用,加强数据资源整合。构建金融有效支持产业融合的体制机制,有效降低企业转型成本。建立产业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批高水平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聚焦开放融合,探索形成互惠互利的交流与合作模式,切实增强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